从“穷山恶水”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从“山旮旯”到“县县通高速”,拉近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四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扑鼻香。回望来路,不改初心。当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感受时代巨变的同时,仍要时刻铭记这一路来的奋斗历程。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梳理了40年来发生在梅州的重要事件,与读者们一同沿着40年改革开放的脉络,领略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点击查看大图↓↓↓
●1978年
12月梅县服装厂与港商签订“三来一补”合同,引进服装生产设备,外商来料、来样加工成衣,产品全部出口。这是全地区首个开展“三来一补”业务的生产企业。
● 1979年
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梅县的梅州镇更名为梅州市,归梅县地区管辖。
10月省政府批准梅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开始兴建三角塘、风尾园和新中苑等一批公共住宅。
● 1980年
5月港胞田家炳独资捐建的大埔县湖寮大桥竣工。桥长155.2米,桥面宽7米,造价33.4万元。
7月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81年
1月全地区农村全面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三年”不变。
5月梅县女子足球队组建,首次参加省足球比赛,三战三胜,荣获冠军。
是年全地区初、高中学制取消两年制,恢复三年制。
●1982年
9月粤东电视微波线路开通投入使用,全长390公里。梅县、汕头、惠阳地区部分群众可收看3套彩色电视广播节目。
是年小学取消五年制恢复六年制。
● 1983年
7月4日梅县与梅州市合并,定名梅州市(县级),9月28日更名为梅县市(县级)。
9月全地区最大的百花洲影剧院在梅城江南落成。
● 1984年
6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与民航总局决定在梅县市城区兴建民用机场。
● 1985年
1月取消食糖凭证定量供应办法,改为自由买卖;取消生猪派购政策,实行开放经营;取消对城镇居民的猪肉定量供应,改为议价销售,原居民每月定量供应部分,由地方财政实行差价补贴。
4月2日省政府发出《关于同意成立嘉应大学的复函》。嘉应大学正式成立。
10月梅县民航机场在梅江三角地长岗岌动工兴建,于1987年9月正式通航。
是年旅美侨胞张宽麟、李婉琴夫妇捐建“宽婉医院”。
● 1986年
6月中国科学院南方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四分队一行19人,受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的委托,到梅县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考察。考察队对全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后,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整理编写出40万字的《广东省梅县地区(国土开发与治理研究)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
9月梅州地区开始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1987年
9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梅县航空站正式成立。广州至梅县往返航线班机开始飞行,使用波音737飞机。
12月粤东第一家现代化涤纶厂——梅县涤纶厂投料试产成功。引进联邦德国、英国80年代国际先进设备,生产涤纶低弹长丝,年产量3000吨。
● 1988年
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梅县地区,设立梅州市。原梅县市实行县、区分设,恢复梅县建制,按1979年设置的梅州市(县级)改设梅江区。梅州市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兴宁、平远1区7县。
4月4日“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陵园门楼在大埔县三河镇落成。
是年,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由亏损变为赢利。全年获利186万元,创汇36万美元。曾宪梓将所得利润全部捐献给家乡公益事业。
是年梅县雁洋镇成为梅州市第一个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超亿元的乡镇。
● 1989年
3月梅州市首座儿童乐园嘉应大桥桥头公园动工兴建。
12月12日侨胞姚美良兄弟捐资650万元兴建梅州大会堂,举行剪彩典礼与捐赠仪式,将大会堂捐赠给梅州市政府。
12月13日梅州市嘉应大桥,嘉应大学德龙会堂、丽群图书馆、田家炳科学馆暨家炳园、畹香学宫,嘉应教育学院田家炳科学馆、焕昌图书馆、梅州体育训练中心焕昌教学大楼和宇新楼等10项工程举行落成剪彩典礼。其中嘉应大桥由香港嘉应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刘锦庆等30人筹募到嘉应大学办学基金港币1000万元建成,刘锦庆等建议大桥建成后收取的机动车辆过桥费用作嘉应大学的常年经费。这项建议,得到省、市政府的同意和赞赏。
● 1990年
3月大埔县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妇女儿童保健示范县”。从1990年起,连续5年共拨5万美元作为经费。
11月梅县首家企业集团公司——梅雁企业集团公司成立。
● 1991年
3月14日,梅州市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7月,于1990年4月动工兴建的百花洲市场正式开业。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是集肉、菜、副食、小商品为一体的梅州城区最大的综合性集贸市场。
10月22日,港胞田家炳捐资2000多万元兴建大埔广播电视大学、高级职业学校、县人民医院、家炳医院、家炳中医院、妇女保健中心、家炳小学等系列工程,于当日举行落成典礼,田家炳专程回大埔参加剪彩。
● 1992年
1月广东宝丽华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国际名牌——法国绅浪男士高级服装投放中国市场。
2月19日金利来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中国金利来(集团)中心在梅州建立。
8月24日国务院把梅州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0月梅县梅雁企业集团公司改制成立梅县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梅州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10月设立梅州市经济开发试验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
12月梅州涤纶(集团)公司获省政府批准实行股份制。这是梅州首家国有企业股份制试点。
12月梅州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业城及住宅区——梅县华侨城香港花园奠基动工。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属下梅县华侨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亿元。
● 1993年
2月,由梅州人设计、制造的MZ6600系列轻型公路客车——梅州牌中巴诞生。
8月18日,梅州第一家证券交易营业部——广东发展银行梅州分行证券交易营业部正式开业。
● 1994年
1月国务院批准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名列其中。
9月12日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梅州首家上市企业。
● 1995年
2月25日美国英列公司蕉岭发电厂在蕉岭新铺镇奠基,投资4500万美元。是梅州当时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
● 1996年
2月14日西阳水电站试蓄水成功。总装机容量2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6472万千瓦时,总投资2.2亿元,是梅州当时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 1997年
1月28日宝丽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月梅州2083个管理区实现区区通公路目标,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4.83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6月24日梅州召开国际互联网信息技术研讨会。全市范围所有通电话的地方均可上网使用。
6月28日梅州剑英公园建成开园。
● 1998年
11月15日梅州市第一个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村委会在梅县雁洋镇雁上村产生,并举行挂牌仪式。
11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梅江大堤北堤改造建设工程开工仪式,按百年一遇抗洪标准设防。
12月11日侨胞熊德龙考察梅州城市建设,决定捐资350万元建设梅州城区江北乌廖沙连接北堤、西堤的沿江大桥,后被命名为“德龙桥”。
● 1999年
6月全省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由茂名高州移到梅州继续举行。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山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推动山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 2000年
1月由梅雁集团经济发展总公司斥资1亿元改造的梅江河、石窟河丙村段堤围工程竣工。长12公里,按抵御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建设。
● 2001年
1月1日起梅州市城区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月16日梅揭高速公路清潭至北斗段竣工通车,实现梅州山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12月28日秀兰大桥举行奠基仪式。主桥投资2100万元,其中由香港青年实业家梁亮胜先生捐资1200万元人民币进行建设,以梁亮胜先生母亲秀兰女士的芳名为大桥命名。
● 2002年
8月28日清凉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供水。该工程总投资2.9亿元,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可满足梅州城区6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 2003年
3月3日梅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专家组论证,同意推荐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予以立项。4月中旬,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04年
10月梅州市撤并25个镇。
11月兴宁市撤并11个镇。
12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挂牌仪式,梅县(扶大)园区管理委员会同时挂牌。
● 2005年
8月梅州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委会验收荣获命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月30日梅河高速公路通车。
● 2006年
8月30日梅州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成为继深圳、清远后全省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12月梅州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基地——“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梅州市人民医院科研基地”在市人民医院举行挂牌仪式。
● 2007年
1月梅州金柚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范围是广东省梅州市先辖行政区域。
5月18日梅江河上第一座人行浮桥动工兴建,连接东山教育基地亲水公园和沿江东路,工程投资约1000万元。
12月6日梅州市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一项工程和重要的民心工程,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在兴宁市宁江陂新联围新北段举行动工誓师大会。筹资10亿元、决战3年、筑牢180公里堤围。
● 2008年
7月梅州被列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9月12日梅州市举行庆祝地改市20周年系列活动。
9月13日梅州市举行广州大桥奠基仪式。这是见证穗梅对口帮扶的标志性建筑,全长877.5米,投资6863.9万元。
● 2009年
1月8日大埔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这是广东省第一个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位列全国29个中央苏区县之一。
3月客家博物馆申报批准为国家级,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4月梅州公厕模式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2010年
5月26日梅州被文化部设立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2月世界客都大道正式通车,总投资5.87亿元,全长3.5公里,路宽100米。
● 2011年
6月21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竞得省重点园区。
● 2012年
6月1日梅州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公室挂牌成立。
6月19日世界最大圆形建筑——梅县文体中心正式启用。梅县文体中心和曾宪梓体育场,总投资6.8亿元。
12月28日梅州市获授“广东省金融生态市”称号,成为全省首个获此荣誉的地级市。
● 2013年
6月15日梅州至深圳航线开通,至此,梅州通往广州、深圳、珠海、香港等珠三角中心城市的航线实现“全覆盖”。7月继大埔县、平远县、兴宁市、梅县之后,梅江区、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市)。梅州全市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范围。
9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梅州市“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梅州市成为粤东西北12市中第一个教育强市。9月21日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在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梅县雁洋镇成立。
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梅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梅县设立梅州市梅县区。梅县撤县设区后,梅州市区面积由298平方公里扩大为3053平方公里。梅县区以原梅县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划,辖17个镇,总面积2502.9平方公里,总人口59.25万人。
11月3日在2013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梅州市被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11月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东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根据《规划》,嘉应新区包括梅江区的金山、西阳、三角、长沙,梅县的程江、南口、扶大、梅南、水车、畲江,兴宁市的水口等11个镇(街)的部分村(居),总面积为49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55平方公里,起步区(江南新城梅坎铁路以北地区、梅县新城)面积为17.8平方公里。
12月19日梅州至台湾航线(台湾通航点为台中清泉岗机场)正式通航,梅州旅客直飞台湾旅游探亲时间由原来单程8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
● 2014年
1月起梅州全面铺开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万户,其中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414户,分别增长31.2%和156%。
7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梅州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10月梅州成功申报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是年梅州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农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是年梅州连续7年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 2015年
4月27日梅州首条高铁——梅汕高铁动工建设。
9月30日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是梅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计划投资70.52亿元,年发电量15.7亿千瓦时,预计2022年建成。
10月13日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在大埔县高陂镇动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务院部署2015年动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12月随着济广高速平兴段、汕湛高速五华段的建成通车,梅州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2公里,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3.03公里,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
12月25日第五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在哈尔滨举行,梅州获2015“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十强城市奖”,是广东省唯一获奖城市。
● 2016年
6月22日省政府在广东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工作现场会上通报2015年度振兴发展评估考核结果,梅州以89.90分的考核评分位居粤东西北12市首位。
6月梅州市连续5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11月19日国家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黄璜宣布“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测产验收结果,标志着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在梅州兴宁龙田镇环陂村诞生。
12月12日大丰华高速公路丰顺至五华段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12月26日,梅大高速公路梅州东环支线、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动工建设。梅州市实现6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创历史纪录。
12月25-26日梅州市举办纪念誉为“足球之乡”60周年暨振兴足球工作会议系列活动,传承和推广“足球之乡”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全市振兴足球工作。
12月29日梅州客商银行筹建申请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将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银行注册资本20亿元,由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广东省内优质民营企业发起设立。
是年梅州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资料来源】梅州市志、梅州年鉴
【全媒体记者】唐林珍
【图表】陈乐
(梅州市方志办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