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高明这些村子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你家乡吗?

高明发布
+ 订阅

好消息!高明这些村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赶紧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建村〔2017〕52号)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2646个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现对拟入选村落基本情况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予以公示:

朗锦村

村庄简介:沧江明珠,朗上之锦

更合镇新圩居委会朗锦村坐落在新圩墟东北2公里、沧江河南岸。

据《高明地名志》载: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山洪暴发,沧江河泛滥,到处一片水泽,独有一土朗因地势高而免。何氏便选址其上建村,村建后,远望如朗上之锦,遂取名朗锦,后人又添另一含义:“朗朗乾坤,锦绣河山”。

朗锦村存留着祠堂建筑群,尽管修建年代不一,但式样统一,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是非常典型的岭南明清建筑。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朗锦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开村以来,何姓人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者甚众,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共出文武官员几十人,为朗锦村的人文历史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代表性建筑:朗锦祠堂群,明代

非遗代表性项目:角仔节,花灯制作,濑粉

阮埇村

村庄简介:大片明清年代岭南建筑

阮埇村位于高明荷富路向北约5公里处。村口,大约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榕树郁郁葱葱,一排排青砖老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

据《高明县地名志》记载,早在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区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地定居,分为阮东、阮南、阮西、阮北四坊。

阮埇村始建于元朝,因环村多河涌,后又有阮姓迁入建村而得名。

建筑风格: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花岗岩石或红砂岩石板墙脚。阮埇村注重村场规划,建有护村河、石板路、石板桥、西山塔等阮埇八景。

代表性建筑:阮北“八大家”古民居群,清代;阮西坊古民居群,清代;大夫祠公祠,清代。

上湾村

村庄简介:井然有序,风格统一。

上湾村坐落在富湾引排水渠(翠鹭湾),属于高明区新农村建设村庄之一,有林地约 2000 亩,农用地 180亩,1.5 公里河道,上湾村贝丘遗址位于上湾村东面,面积约 5600平方米,距今约 3500 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在遗址采集一石凿、石锛等石制品。2010年被公布为高明区文物保护单位。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村庄前玉带环腰,村庄后有宛好盘龙的山林。

据了解,公元1500年,上湾村最先是由陆姓祖先从高要金利大石岗迁来建立的。随后不久,第二姓谭姓从明城七社迁来,发展到如今,上湾村共有陆、谭、邓、梁、陈五个姓氏,其中以谭姓人口居多。

村中保存有最为独特的房屋布局——青云巷。

村民迁居到现址之初,先辈们就对村舍的建设作出了统一规划,村舍的结构都沿袭了住房与厨房分开,上方辅以通道相连的青云巷建设格局,形成一种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等人文现象相融合的古朴特色。

传承至今,上湾村的青年仍保持五月初一龙船下水,五月初五龙船上水的习惯,每年大概有五六十名青年在村前河流相聚竞渡。

代表性建筑:大王庙,建国以后;龙船亭,建国以后;古民居群,明代。

榴村陆家

村庄简介:明清时代建筑古村落。

榴村(陆家)属于高明区荷城街道照明社区。位于紧靠荷城街道西江新城西北,是亚热带气候,典型的珠三角冲积丘陵地貌,保存着飞鹅山原始的生态林,山上古树成荫,有大量上百年的松树,几百年的橄榄树,珍贵的沉香树和种类树木,大片的竹林等,农田、鱼塘、山地近千亩,翠鹭湾绿道环绕榴村而过。

榴村陆家坐北向南,背后是飞鹅山,前面是鹅湖,清清西安河环村而过,拥有“背山面水,玉带环腰”的格局。榴村陆家古建筑群现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代古屋20多间,古老的巷道纵横交错,每条小巷本都建有前后两座门楼,门楼上都有着门牌坊。

2012年,榴村陆家被评为高明区十大古建筑群。2015年入选佛山十三古村落之一、佛山市十大最美乡村。

代表性建筑:陆富森私宅,清代;陆磊杰私宅,清代;陆品超私宅,清代;陆品开私宅,清代;懋荫祖祠,清代。

高明传统村落

一起为它们打CALL

编辑 李鑫 潘智玲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