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作品在北京展出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12日上午,“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共同承办。这是1949年以来,李铁夫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

李铁夫。

孙中山称其“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李铁夫出生于广东鹤山,晚清时期赴北美洲谋生与学艺,在海外生活长达四十余年。他曾追随美国艺术大师萨金特、威廉·切斯等人学习,对油画写实造型和表现有深入研究,同时又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西画人物、静物、风景以及中国书画方面都有突出造诣,为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西画提供了样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人”,被孙中山称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此外,李铁夫还是同盟会的元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曾言:“平生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

1952年,李铁夫在广州去世,早在生前他便表示要将自己身边的美术作品与遗物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这部分作品由其生前供职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保存,后来该学院并入广州美术学院。

《灰髯老人侧面像》布面油画,61×50cm,年代不详。

《行书开张奇逸五言联》,宣纸,107.8×37.5cm×2,1949年

展出多门类艺术作品73件套

本次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李铁夫作品为主,同时汇聚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珍藏,全面涵盖李铁夫创作的油画、水彩、国画、书法、手稿等多个艺术门类的作品73件套。

《帆船》纸本水彩,38×58 cm,1936年。

展览依据李铁夫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轨迹,共分为四个策展单元,第一单元“油画创作与革命时刻”,集中展示李铁夫在海外的革命经历与归国前后的油画创作,如《音乐家像》《未完成老人像》《画家冯钢百像》等堪称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名作都将在展览中与公众见面;第二单元“水彩写生与动乱萍踪”重点梳理李铁夫归国后辗转多地的人生经历,展现其在早期中国水彩画史上享有盛誉的名作如《瓶菊》《四川峨嵋》等;第三单元“书画言志与隐喻象征”则意在突出李铁夫于中国传统水墨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尤其是鹰、虎等题材的水墨作品,集中反映了李铁夫的耿介性格与关心国家命运的责任感;第四单元“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详细梳理了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的渊源关系,述说过去六十余年间李铁夫对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的诸多影响与贡献。此外,本次展览还专门设置“李铁夫与齐白石”板块,反映“北齐南李”两种艺术观念。

《冯钢百像》布面油彩,90.5×71.2cm,1934年。

与展览同时推出的还有李铁夫作品图录及其文献集。同时,为有效推动李铁夫及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主办方邀请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于开幕当天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

本次展览展期至2019年1月13日。

【记者】杜玮淦

【图片】广州美术学院

【校对】冯志坚

编辑 冯仕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