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 | 大学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与其抱怨不如赶紧上操场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巴扎黑

从2019年起,应届毕业生如果体测不合格,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补测不合格,就只能肄业。日前,安庆师范大学的这项体测“新政”,引发不少关注。《安徽日报》官微关于此事的报道后面,多位评论者叫苦不迭,提出种种“客观理由”,似乎“新政”是在出难题。

说是“新政”其实也并不新。有报道就指出,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并且这项体育工作指标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体育工作也是评价一所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抽烟喝酒“深度宅”,熬夜看剧、打游戏,有了外卖连门都不想出,在大学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黑白颠倒、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渐侵蚀大学生的体质。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新政”是刁难人,无非是没有正视现实。

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国家体育总局研究人员于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这是严峻的现实。

查阅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如果说达到优秀、良好不太容易的话,及格其实并不难。更何况,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综合评价,除非每一项都不及格才可能面临毕不了业的问题,远非故意要刁难谁。

如此,为什么在有些人看来是“新政”,好像“动真格”了呢?笔者想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如前面所说,这个体测标准并不苛刻,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通过,所以即便是“动真格”,也是个“假问题”;一种过去大多数学校在日常考核里并不严格,以致一些同学找人代测,等真的较真执行了,就担心无法及格了。

以此来看,既然教育部早就明确了相关要求,那么落实到各所高校,“动真格”反倒并非坏事。倘若每所学校从新生第一个学期就抓起,严格要求,就可以倒逼大家重视体育锻炼,少了一些投机取巧的心思,既是对学业负责,也是对健康负责。

所以,假如一位大学生看到这条“新政”感到了压力,笔者的建议是:与其抱怨,不如赶紧上操场锻炼锻炼。

【校对】杨远云

编辑 唐嘉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