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1日),佛山顺德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发电机组的设计者之一麦飞携妻子袁彩枝重回44年前奋斗过的故地,为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揭牌。
与麦飞一起的还有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老干部叶胜军、廖荣初、卢伦辉、邓志访、周荣根、卢敬祖,他们是当年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决策者、领导者、管理者、施工者。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位于西江支流的甘竹溪,西江主河道与甘竹溪相连,落差达1-1.5米,水流撞击礁石形成水花犹如千堆雪,故得名“甘滩雪涛”。
上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顺德工农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用电的不断增长,缺电不但为群众带来极大不便,还成为顺德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在群众利益面前,当时顺德县委科学决策,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拍板建设甘竹滩洪潮发电站。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一期工程从1971年1月1日动工,至1972年5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于1972年8月动工,1974年5月1日完工并网发电,共历时三年四个月,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顺德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在甘竹滩电站建设3年零4个月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累计近万人,工人们肩扛手提,当时壮阔的建设场景也被称为“蚂蚁啃骨头,万人会战甘竹滩”。
“当时没机械,主要是靠人力,在现场的多为年轻人,即便困难重重,但大家还是众志成城,把电站给建设起来了。”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老干部叶胜军回忆说。
据悉,在建设甘竹滩发电站工程中,顺德人民在尊重科技和尊重科技人才的前提下,倡导“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造设备、自己安装、自己施工”这一“五自方针”,从领导小组、技术工人到普通民工,无不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在最大限度减少国家负担的前提下,巧干妙用,发明创造,从最微小的螺丝钉到专业的发电机组、水轮机叶片都亲手制造,折射出顺德人大处气势磅礴、小处精雕细啄的办事风格,是科技顺德精神原动力的重要体现。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甘竹滩发电站工程指挥部荣获全国科技大奖。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是一座时代的丰碑。”在今日上午展馆揭牌仪式现场,龙江镇镇长何春云表示,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科技顺德精神,龙江镇委、镇政府和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共同建设了这座历史展示馆。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发动社会参与,鼓励民营企业参加,在短短40天时间内完成档案、史料和物件的手机,完成展馆设计、施工及布展等公揍,展现政企合力攻坚的新甘竹滩速度。
据了解,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升级改造工程规划为三期,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二、三期工程亦即将启动。一期工程中,原为维修船泊用的船坞,建筑面积471平方米,经加固升级改造后成为现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原水上、水下发电车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经加固装修布置后成为现水上、水下展示馆。展示馆将以声、光、电、图等形式呈现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建设的全过程,展示顺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自力更生、排除万难、勇于创新的甘竹滩精神,深刻发掘科技顺德的精神原动力。
此外,为纪念建设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建设历程,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和中共龙江镇委员会(龙江镇人民政府)联合制作了——《甘竹滩史照汗青——顺德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建设历史图文集》,用图文和文字详细还原电站建设的全过程。
【记者】欧阳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