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道地药材:是什么造就了新会陈皮质量的道地性?

胡世云
+ 订阅

  相传南宋宋理宗时期,黄广汉夫人米氏奉皇帝的谕诏在皇宫里随侍杨太后。期间,杨太后得了乳疾,御医们无论用啥药都医治不好,当大家束手无策时,自幼饱读诗书,通晓药理的米夫人用黄广汉特制的药材陈皮为君药,熬制汤药给杨太后服用,杨太后很快就痊愈了。

  当杨太后问及这种药材名称及出处时,米氏由于这特制的柑皮为晒干后又保存了若干年的老旧皮,制法为其丈夫黄广汉所创,所用原料柑皮又产自广东,故取名“广陈皮”。当时的“广”是繁体字,“广”字头下一“黄”字,取“广”字为名,寓意广东产柑,黄家所创。一语双关,堪称绝妙。

  《本草害利》 “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而广陈皮又属新会所产最佳。新会陈皮是指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开成三瓣状,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的干品。为什么新会陈皮比其他产地的陈皮好?带着这个疑问,11月24日,胡主任带领科普团队亲赴新会,寻源新会陈皮。

  纵观各方面因素,那是因为新会陈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传统独特的制作技艺,奠定了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01

  品种独有

  新会陈皮品种--茶枝柑,是从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品种种群驯化而来。据调查,在古兜山脉发现百年以上野生桔数群落。其中,以软枝形“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为上品。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此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特定的品种基因是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02

  水土独特

  独特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境内西江与潭江交汇,加之每年南海海潮倒灌,在西江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海水共同作用下,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分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质量道地性物质的来源。 

  03

  气候独特

  新会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沛,是柑桔生产的相对高温区,在充足的温湿条件下,非常有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同时,新会属于微丘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和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区,独特的“湿盆地”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干湿、冷热季节变化。在这样的气候下,干果皮在长达三年的陈皮过程中,深受具明显的节奏的气候影响,陈化质量也因此而具鲜明特点,称之为“干湿交替陈皮”和“冷热交替陈化”,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陈化条件,也是陈皮日后品质形成的关键。

  04

  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

  新会陈皮的制作技艺讲究,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独特的“三时”“三式”“三色”“三级”和“三瓣”分级标准(“三时”指三个采收时段,“三式”是指三种货式,“三色”指三种颜色,“三级”指有三个等级,“三瓣”指三瓣开皮)和从种植、采收、洗选、开皮、反皮、晒制、陈化等科学的制作技艺流程。

  品种、水土、气候、制作技艺,四者缺一不可。正是这四个特定因素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造就了新会陈皮质量的道地性,成为新会陈皮优于其他产区的关键因素和真正原因。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三思 | 排版:阿志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收听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