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如桃李,菁菁归附。百卅芳华薪火相传,育人弘道敢为人先。
12月8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迎来130周年校庆,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钟南山院士、姜伯驹院士等华附校友纷纷到场,为母校庆生。
两位院士合影。
百卅年坚持守正出新育时代新人
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壁亮在会上致辞。他表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华附作为广东基础教育排头兵,要勇于改革创新,为我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华师附中的成功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在致辞中表示,华附是广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和金字招牌,希望华附以13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学校,育好新人。
华附的不少老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能为华附提供优质的师资支持,既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责任,也是一份光荣。
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致辞。
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在致辞中说,一百三十年来,华附人追求一流、崇尚卓越的精神,早已内化于代代华附人的心灵里,流淌于代代华附人的血脉中,弘扬于代代华附人的行动上,历经风雨而生生不息。站在两甲子又一秩的历史节点,我们更需要眺望未来。
姚训琪表示,华附定下了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品质中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推进“以信息化和特色化提升优质化,以优质化驱动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为此,华附将坚持守正出新,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坚持德育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坚持以师为本,让人才成为发展第一资源,让发展成为学校第一要务。华附必将满怀豪情、积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荟萃时代精英,走出具有华附特色的改革之路,成为广东基础教育新标杆,书写岭南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院士校友勉励学子为民族复兴而学习
姜伯驹院士致辞
华附1953届校友姜伯驹在现场回忆了自己的校园生活。
他称自己当时被知识,思考,兴趣,志向,个性,友情所包围着,校园生活非常充实,老师也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毕业的时候,正值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高潮,抗美援朝战争刚结束,升学填报志愿时,不知道什么热、冷门专业,不知道什么一本、二本,少了很多纠结。大家都根据国家的建设需要和自己的兴趣志向,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大潮中。”
姜伯驹说,现在建功立业的天地更广阔,探索创新和团结协作更重要。他勉励华附的学生们,要抓住时机,踏实奋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大而读书。
钟南山院士致辞
华附1955届校友钟南山院士登台发言时,台下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钟南山说,华附是一所培养精英人才的学校,精英人才的特点不光是个人能力强,而且能调动身边的力量,共同完成目标。“作为精英,就应该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带领团队往前走。”
钟南山勉励华附学子,不但要有理想,还要有梦想,不但要有要求还要有追求,不但要有志气还要争气,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激情。钟南山说:“我手头也还有两个课题要完成,希望华附学子和我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庆祝大会现场
92届华附校友程玥女士今天带女儿回到母校,希望让女儿体验一下华附的育人氛围。程玥说,毕业后回学校的次数不多,感觉校园变化太大了,原来的操场都变成了大楼。
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看校庆纪念大会直播:
校长谈华附精神:正统、变革、志愿
华附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定名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2年,随华南师范大学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在13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接受上学君专访,畅谈他心中的“神学府”。
精彩纷呈的表演
姚训琪说:“在我看来,华附的独特基因可以总结为正统、变革、志愿。正统体现在我们一直恪守为国育英才的责任与使命,把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追求,用实际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从一校五区开创广东民办教育之先河,到奥林匹克实验班、省创新人才实验班和大学先修班等特色课程班设立,华附还是一所敢于“变革”的学校。姚训琪表示,华附一直探索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站到时代正中央,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
华附校友回校。
谈到“志愿”,姚训琪说:“我们希望让学校回馈社会,因此华附的志愿风气盛行,“志愿于心,用心志愿”成为华附从上到下的志愿口号。我们有学生志愿者、家长义工团、校友义工团和教工义工团等组织,也因此受到了政府、师生、家长和社会高度认可。”
文/钟哲
值班编辑/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