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喜欢在网上发表评论?他们有哪些特点?11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8)》。这份报告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对网民进行抽样调查,描绘了现阶段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典型用户画像。
据悉,该报告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评论工作局发起,联合人民日报社评论研究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首次针对网络评论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形成对2017~2018年度网络评论发展状况研究的报告。
网络评论用户初中学历占比最高
职业集中在城市白领、自由职业者、工人、学生
就网络评论用户的学历结构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拥有初中学历的用户占比最高,为34.7%;小学及以下的占比不足15%。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为15%,另有9.8%的用户为大专学历。
网络评论用户的职业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自由职业者、工人、学生是网络评论的主要用户群体,其中城市白领占比最高,为20.14%;其次为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7.11%;学生排在第四,占比为16.28%;基数庞大的农民工使用网络评论的比例并不高,用户占比不足10%,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网络评论的用户接触动机
强烈的寻求认同心理
如今的互联网提供了大量表达公共意见的场所,任何网民都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地向规模化的用户发布信息与观点。网络评论丰富、多元、直接、真实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从浏览网络评论到主动搜索网络评论,进而参与网络评论,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寻求认同,找到“同类”。
调查显示,寻找自己观点的赞同支持者、参考网络评论做判断是用户产生主动搜索行为的两大动因。近60%的网络评论用户会主动搜索评论类信息的两大原因是想要寻找自己观点的赞同支持者和想参考网络评论,仅26.1%的网络评论用户因为热衷于相关评论类社群,习惯性想了解热点事件而进行网络评论类信息搜索。
另外,越来越多的网络评论用户开始对评论类信息进行主动筛选。
“屏蔽评论”的主因是不愿意看到“恶意污蔑诽谤”。在调查中,用户因为评论存在恶意污蔑诽谤而主动屏蔽评论信息的占比高达54.2%,可见在所有的网络评论中,用户最反感的是存在污蔑诽谤的恶意评论,如造谣传谣、道德审判与语言暴力、地域黑等。除此之外,当遇到自己强烈反对的观点或认为评论是水军或有害信息时,多数用户也会选择主动屏蔽评论信息。
逾六成用户偏爱与自身兴趣相关的网络评论
调查显示,超过60%的用户对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信息非常感兴趣。报告中也指出,当一个新的网民个体处在弱联结的关系下(单纯的信息与知识交流),用户会倾向于减少与陌生群落或个体的信息接触,转而更加依赖与满足于从志趣相投的聚落获取信息并评论互动的观点相吻合。
【记者】王诗堃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