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偶像只能是小鲜肉?有些人将穿过历史在时代的舞台上尽展魅力

梅州旅游
+ 订阅

人杰地灵是梅州的代名词

从古至今

从梅州走出广东、走出中国

甚至是走出世界的

文人武士数不胜数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见识一下

传说中“梅州八贤”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丁日昌 | 爱国革新政治家

丁日昌(1823——1882)

字禹生,又字雨生,号持静

丰顺县汤坑镇人

1859年出任江西万安县知县,后任苏淞太道、江西布政史、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并受清廷钦赏总督衔、节制沿海7省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1877年7月辞官引退,返回家乡,著书立说,主要有《百兰山馆政书》、《丁禹生政书》、《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传》等著作。丁日昌为我国近代开明的政治活动家和清末洋务运动的实干家。

黄遵宪 | 爱国诗人

黄遵宪(1848—1905)

字公度

梅县东区(今梅江区)人

29岁中举人,后任清廷驻日本、英国使馆参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湖南署理按察使等职。驻外期间,在沟通中日文化交流、抵制美国排华、保护华侨权益、创立南洋护照制度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回国后,大力宣扬维新变法,深受光绪皇帝赏识,特颁旨召见。他的著作主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为清末外交家、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李惠堂 | 亚洲球王

李惠堂(1905—1979)

字光梁,号鲁卫

五华县锡坑乡人

17岁时因球技超人入选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队,1923年起多次出征南洋参加远东运动会、亚洲运动会等足球赛,屡建奇功,名扬四海,后任上海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国家足球队教练、亚洲足球协会会长、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等职,并著有《足球技术》、《足球裁判》、《球圃菜根集》等书,被称之为"足坛宿将"和"亚洲球王"。

罗香林 | 客家学大师

罗香林(1906—1978)

字元一,号乙堂

兴宁县(今兴宁市)宁新镇人

193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史学系,1932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中山图书馆馆长、广东文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府委员等职。1949年7月迁居香港,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职务。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甚多,《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国父家世源流考》、《高中本国史》等42种书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著名史学家和客家史研究的权威人士。

丘逢甲 | 保台爱国英雄

丘逢甲(1864—1912)

字仙根,又名仓海

祖籍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

出生于台湾苗栗县

1889年赴京考试中进士,任清廷工部主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即辞官返台,首倡自救,督办团练,任义军副统领,率义军坚持抗日,卫国护台,威震敌胆。后返乡办学,主讲韩山书院、东山书院、景韩书院,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教育司长等职,一生创作诗歌数千首,传世一千七百多首,是晚清时期的爱国先驱、抗日志士、杰出的教育家与诗人。

宋湘 | 客家才子

宋湘(1756--1826)

字焕襄,梅县白渡镇人

37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嘉庆年间任翰林院编修 ,后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清廷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云南曲靖府、广南府、永昌府、知府,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等职,为官清廉,豪爽正直,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深受民众拥戴。他才华横溢,诗作甚丰,且精书法,为清代著名书画家与学者,享有"广东才子"之美名。

姚德胜 | 开埠南洋

姚德胜(1859—1915)

字竣修,平远县大柘镇人

旅居马来西亚,开采锡矿一举成为富商。为表彰其开办实业功绩,马来王曾以鸣礼炮19响的隆重仪式接见姚德胜,英皇则赐其"和平爵士"封号。他还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筹汇7万银元,荣获孙中山颁发的"一等嘉禾勋章"。后回国定居,多次损巨资在故乡兴办教育、水利、铺路架桥等公益事业,为杰出的爱国爱乡侨领和慈善家。

张弼士 | 中国葡萄酒之父

张弼士(1840—1916)

别名振勋

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人

张弼士家境贫寒,小时候只读过3年书,15岁到印尼的巴达维亚谋生。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在那里,张振勋既缺乏资金又没有技术,只好在一家米店里打工。由于他干活麻利且有心计,结果被邻店一位姓温的老板招为女婿。后来他涉足酒业、种植业、药材业、采锡业、船运业,生意做到新加坡、马来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尤其在葡萄酒业大有作为,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首富,故美国人曾把他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

每天的记忆也在不停的刷新着

但我们客家人的杰出人才

做出的丰功伟绩

是永远不曾忘记的

照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