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三四年级开始喜欢连环画,这一爱就是近40年。如今,他家中藏有各类连环画近2万册,成了惠州书友圈小有名气的连环画收藏家,他就是家住惠州小金口英头村的林友国。
林友国家的二楼专门有一间房用来收藏连环画,一长排上世纪80年代老式的文件柜,每个柜子都满满叠放着连环画。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他这间连环画“城堡”里采访了他。当他聊起这些藏书,说到自己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喜欢到爱不释手的故事,他满是自豪。
在惠州新华书店经历连环画的兴衰
1971年出生的林友国是土生土长于的惠州人,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接触连环画。“连环画一般叫做‘小人书’,应该是从‘50后’到‘80后’都有的记忆。”他介绍,中国传统特色的连环画题材丰富,画工精美,里边的人物栩栩如生,在没有电视剧可看的年代,翻阅连环画如同观看电视连续剧,非常生动有趣。
上世纪70到80年代是连环画出版的兴盛期,题材包括古典名著、历史传说、战争故事、才子佳人等,内容丰富。林友国记得很清楚,他上小学时为了看连环画,经常坐船过东江去桥西的新华书店。他在那里买了《三国演义》连环画,“48本的那套,不过是一本接着一本出版的,那时要一两毛钱1本,我一次买了20多本。”
高中毕业后,他步入社会,那时连环画的出版逐渐衰落。1992年左右,还是这家新华书店有一次清仓处理旧书,他第一次大手笔买入100多本连环画。“新华书店的书品相、版本都很好,内容大都是古典名著改编,手绘版本非常难得。可惜的是,那时候不懂得收藏复本,很多好版本的书只买了一册,现在很难再碰到了。”
此后,连环画逐渐退出市场,新华书店也只是一些专柜有卖,而且题材偏重于电影电视,缺少早年手绘版本的精细,不再受到林友国的关注。1996年左右,他开始走夜市或旧书店,那时候最流行的是武侠和言情小说,很多旧书店主要以出租武侠、言情招揽生意,偶尔销售一些流转出来的连环画,他时不时买入一些,可惜没有印象特别深的好书。
在老白旧书店里累计花费七八万元
慢慢地,连环画虽然在阅读范围上不再像之前那么普遍,却在收藏市场上逐渐升温。林友国除了收藏连环画,还喜欢收藏邮票。他时不时地到惠州各个夜市碰运气。大约10年前,他在市区下角夜市发现一个旧书摊,开启了新的收藏阶段。摊主是个姓白的年轻人,旧书大多从废品店淘来的,偶尔也有从别人家里流出来的老书。他卖书的方法很特别,论斤售卖,不管什么书,选好了,像卖水果一样放在秤上称,多少斤就多少钱。
经常去他的旧书摊,林友国偶尔会发现一些连环画。这个年轻人来自山西,骨子里有着晋商的精明。他知道,这些当年几毛钱一本的连环画,时至今日已变成很多人儿时记忆的凭证,收藏价格逐年升高。所以,他收到的连环画和线装书之类的好书并不论斤卖,而是订好价格,论本出售。
相比新书店,因为在旧书店能遇到很多年代久远的书,而别有风味。一个城市需要有特点的新书店,更需要有意思的旧书店。这个摆摊的老白因为经营方式独特,加上勤奋努力,受到惠州越来越多喜欢购买旧书的书友关注。加上惠州本地媒体几次报道,他聚拢的书友群体越来越大。过了几年,白老板从行商到坐贾,开办起一家旧书店,就是惠州小有名气的“老白旧书店”。
林友国却一直坚持收藏连环画,老白收到连环画,不像其他书一样广泛通知书友选购,而是留给林友国。他们双方形成默契,老白的连环画卖给他,方法很简单,叫做“一枪打”,林友国解释:“不管好坏,订好3元或5元1本,10本也好,100本也好,全部都给我,我自己回家整理,有重复或品相极差的,算我倒霉,有‘捡漏’的珍稀版本,则算意外之喜。”
“近10年来,他在我这里买连环画和画册,少说也有七八万元。”几经搬迁,已将旧书店开在惠州桥东街道办附近的老白,对林友国印象很深。“他不挑其它的书,就是连环画。最多的一次,他在我这里一次拿走近400本连环画。”林友国表示,他目前的大部分收藏都是来自于老白之手。
为近40本散本连环画一次花费3万元
在老白那里的买书特点是次数多、时间长,在其它地方,林友国也不时有些意外所得。他最大手笔的一次投资是在惠州市区龙丰的汇齐旧书店。这是一家在2015年左右开业,仅2年左右就关门的旧书店,老板是姓刘的湖南人。他每周从深圳一家印刷厂找回即将被化为纸浆的旧书,除近年来出版的清仓书外,时不时还有旧版的连环画,甚至线装书。
那次,汇齐旧书店拿到40多本连环画,叫了林友国去看。这一批连环画非常不错,都是1950年代的好书,包括《红楼梦》《毁灭》等中外名著,尽管不成套,但品相、质量各方面非常好。一问价格,他犹豫了,刘老板也要他“一枪打”,总价合计3万元,平均要750元左右一本。他那时虽在华贸物业公司工作多年,但从事的是电工,工资收入一般,要一次拿出3万元来买连环画是一笔大投入。
经过几天犹豫,林友国还是出手了。他开玩笑说:“之前在汇齐旧书店曾花2000元买一本连环画,现在一本才750元,可以接受。”他说的2000元那本,是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的活页版《西厢记》。这本书与其说是连环画,不如说是16张活页组成的图册,就是《西厢记》中有名的几个选段,但插图作者是连环画名家王叔晖。名家、名著和名出版社,还是连环画高峰期的作品,价格自然不会低。
除了这册《西厢记》,林友国还收藏很多异于常规64开本的连环画。他专门展示一本12开本的《地球的红飘带》,就像一本精装本的画册,却明确注明“长征革命史连环画”,还获得过“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连环画的开本很多,还有60、50、48和24以及128开等各种开本”,聊到连环画,不太喜欢说话的他马上变得健谈起来。
林友国收藏的连环画,年代最久的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但是翻开这些书,里面的字迹和图画大都保存较好。他介绍,自己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整理收藏。为了处理锈迹斑斑的旧书,他专门自己制作改锥、针线和胶水在内的全套修书工具。另外,他还买了很多真空袋,细致地为每本整理好的连环画穿上“衣服”。
相比于其他旧书收藏,连环画在惠州书友圈比较小众。林友国介绍,以前还有几个人有相同爱好,其中一个较熟悉的离开了惠州。目前,为了配齐一些套书或缺本的连环画,他只能经常到网上觅宝。
【记者】周春
【摄影摄像】梁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