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如何预防脑梗死?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启动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脑梗死(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其中由心房颤动(房颤)引起的脑梗死梗塞面积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出5倍。 12月1日,华南区-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政府与学会支持,旨在推动心源性卒中防治规范化诊疗。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脏不像正常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而是无规则地颤动。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有800万房颤患者,且房颤发病率跟年龄相关,随着老龄化加剧,房颤患者人数会不断增多。

“心房颤动是引起心源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科主任王景峰表示,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出5倍;20%脑梗死是由房颤导致的,且致残率与致死率更高,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

记者了解到,要想减少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抗凝治疗是首要选择,但是,目前我国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比例仅为10%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已经发生了脑梗死的房颤患者中,72.89%依然未接受抗凝治疗,其中32.89%的患者仅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并不好。

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较低,是目前中国房颤卒中预防面临的主要问题。患者不重视脑梗死的预防,不了解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启动后,会进一步带动基层医院医生规范化治疗意识,加强群众对于房颤、卒中等疾病的健康意识。关注、管理高危人群,进一步预防治疗,以降低心源性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担。

原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介绍,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头昏或晕厥等疑似心脏疾病症状,在做了常规检查后仍无法确诊的话,建议做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做好预防工作。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校对】居伟强

编辑 董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