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区文化馆副馆长任世山:把文化种进群众心田

珠海香洲
+ 订阅

11月25日下午,第三届“文化香洲·缤纷四季”系列活动之冬之歌暨“香洲好声音”第八届激情广场大家唱合唱大赛在圆明新园中心剧场举行,由香洲区文化馆副馆长任世山指挥的两个合唱团“都来敬老合唱团”“康宁社区合唱团”分获二等奖的第一名和优秀奖的第一名。

作为香洲区文化馆负责人之一,任世山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努力推出多项文艺精品力作、大力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群众文化在基层生根开花,让文化成为群众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他出生于 音乐世家

“儿时就和音乐结下深厚的渊缘,能够在音乐行业发展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唱了几十年合唱的任世山声音富有磁性,采访中,他一语道出和音乐结缘的初衷。

任世山的父亲唱青衣,哥哥在文工队,“家”是他们的排练场所。可以说他是在父亲和哥哥拉二胡声中长大的,这也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音乐的熏陶。难能可贵的是,他和哥哥一样,都遗传了父亲的音乐天赋。在大学里,他学了声乐。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南屏中学的音乐老师。任职期间,他组织策划了该校首届体艺节,带动该校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他还参加了香洲区组织的合唱团,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向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了很多群众文化知识,这也为他以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策划首届 合唱比赛

2004年,任世山在香洲区文化馆工作。

任世山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着独特的思路。初到文化馆时,他看到央视组织的激情文化大合唱受到很多群众热捧,也萌生了在珠海组织此类活动的想法。而那时的珠海合唱文化才逐渐兴起,缺少专业力量的支持和展示的平台,这也正好给了他组织这一项目的机会。随后,他组织策划了香洲区第一届“激情广场大家唱”合唱比赛。当时有十几支合唱队踊跃报名,群众积极参与之热情超出任世山的想象。

随着第一届“激情广场大家唱”合唱比赛的顺利举办,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合唱队也由第一届的11支队伍发展到如今的24支队伍,珠海大部分较高级别的合唱团队也参与进来。如今,“激情广场大家唱”在香洲区遍地开花,已成为香洲区的知名文化品牌。

邀请专家 亲临指导

为不断培育高水准的合唱团队,任世山还策划了“香洲艺术大课堂”,广泛发动群众“点菜”,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讲座、培训和展览。从2014年开办至今,香洲艺术大课堂已举办了约60期的讲座,每期嘉宾都是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物。

针对指挥在合唱中不知如何带领大家进行发声训练这一问题,任世山曾邀请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陈光辉、中国著名指挥家陈国权亲临现场指导。

为了在基层普及合唱,任世山亲自为翠香街道康林社区合唱团指导。在任世山的努力下,这些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合唱队伍,由零基础到学会发声,再到在比赛中取得名次,现已成为社区合唱团的一张闪亮名片。

据介绍,“香洲艺术大课堂”自2012年启动以来,共组织培训、讲座、展览约200场,近4万人参与报名学习,持续受到市民热捧,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高效化、便民化。

保护传承 非遗文化

本着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将其发扬传承的意愿,任世山定期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地各级民间艺术交流,设立传承基地。

从普查非遗线索到收集佐证资料、撰写申报书,任世山均全程参与,成为香洲区非遗项目从无到有的见证者。

2006年,由任世山申报的香洲区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田民歌”项目,被广东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一指禅推拿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任世山说:“沙田民歌项目非遗申报之初历尽艰难,史料收集困难,经多方专家认证后才着手撰写申报书;一指禅推拿项目非遗申报过程则异常严格,仅申报材料就修改了6次。”

为使非遗文化得以传承,香洲区文化馆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如今,非遗文化的传承已走进香洲区11所学校。

任世山还把沙田民歌结合现代元素,在广生小学、北岭小学等多所学校推广,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非遗文化。目前,广生小学的校歌是由沙田民歌的曲调编制而成的。

编辑:香洲君

图片:珠江晚报、任世山

文字:珠江晚报(纪瑾)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