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喉者对话,才知金庸大师的“腹语”高手不是虚言|视频

医聊所
+ 订阅

我们常常在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师的作品里看到武林高手间以腹语传意,《天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口不能言、腿不能行,只能凭腹语沟通,给人物整体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深邃的色彩。

回到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样一群讲腹语的人就生活在你我周围,他们既不是武学大师也不是表演艺术家,他们只是因罹患喉部恶性肿瘤被切除了声带的“无喉者们”。

然而也并非所有无喉者们都能讲腹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依然靠“电子喉”与他人交流。

点击视频听听他们如何用“电子喉”发声▼

“无喉”的耄耋之年,他每日骑行8公里

今年90岁高龄的陈叔每天早上要骑8公里三轮车到茶楼去饮茶会友,这已成为老人多年的生活惯例。“如果不是说话时要拿出‘电子喉’(助讲器),没人会发觉他和一般老人哪里不同,他甚至比同龄人更有活力。”陈叔大儿子说。就在26年前,陈叔因长期喉咙沙哑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经诊断他的喉部长有恶性肿瘤,因此被切除了声带。

26年来,陈叔全靠“电子喉”的帮助与人交流,由于没有声带发声,他要将“电子喉”紧贴在颈部食道下咽位置,靠其震动发出声音。

尽管如此,无论在茶楼会友,还是与病友参加活动,陈叔全能自己搞定,他不需要儿子在一旁做“翻译”。陈叔儿子告诉记者,别人看他说话吃力,其实他自己倒不觉得。

通过参加中山市无喉者协会的活动,陈叔认识了另外两位无喉者——方伯和杨婆婆。大家同病相怜,因而成为了老友。中山市无喉者协会于2005年成立,此前一直是香港新声会中山小组。早在2002年,香港新声会成立广州小组时,方伯就是小组负责人,如今,作为中山市无喉者协会负责人,他表示,协会已联络到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共90多位喉癌患者。

“小组里有14名义工,很多无喉者也加入到义工行列,帮助病友摆脱病魔,重新面对生活。”方伯表示,目前协会每月都将大家聚到一起,在玩游戏、聊天中释放病友的心理压力,同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腹语。陈叔已经入会两年多了,经常参与活动的他身体健朗精神矍铄,儿子看到他的变化非常开心。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接受自己享受生活

“罹患咽喉癌的概率不高,仅有十万分之一点六的概率,即便患病也不一定所有患者都要全部切除喉部。”中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傅敏仪介绍。她表示,早期声门型喉癌只需激光手术即可治愈,对生活品质的影响很小;半切喉部的患者,手术后也可以自主发声,只是声音明显沙哑;而陈叔等三位老人,进行了全切手术,因此只能依靠助讲器与人沟通。

有着多年与喉癌患者打交道的经验,傅敏仪对于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她明白喉部突然出现的“大洞”(气管造瘘口)看起来会有多么与众不同,她也懂得用“电子喉”去买菜时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场面。除了拼命救治这些小概率群体,并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利外,她只愿自己的病人能够走出阴霾,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先开始都是抗拒的,平白无故不能好好说话,颈上还有个直径像气管一般大的造瘘口。但是,活下来就要学会接受现实,不仅如此,还得想着怎么过得更好。”傅敏仪不只一次地这样开导她的患者。

杨婆和方伯曾经都是学校的校长,从一份体面的岗位上光荣退休。在被病魔缠扰前,他们过着令人羡慕的晚年生活。而今,杨婆与方伯更加令人佩服,二老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在中山市无喉者协会当起了义工,继续发挥余热,将勇气和温暖传递给病友们。

为防患于未然,傅敏仪还特别提醒广大中年男性患者,喉癌多发于50至70岁的男性群体,特别是有长期抽烟、喝酒习惯的男士,如果感到声音嘶哑、咽喉持续作痛、且经医院检查后仍半个月内不见好转的,务必要到医院去做喉镜检查,看是否已有肿瘤病变。对于喉部恶性肿瘤,早发现则可以免除切喉的痛苦。


欢迎大家关注“医聊所”南方号,这里将发布中山最新的医院资讯、养生保健知识、健康产业动态,讲述医患间的暖心故事、解读政府医疗新政……在这里您还可以随时为我们留言,与医生聊天~

扫码关注中山“医聊所”读者群,大家一起畅所欲言▲

【南方+记者】郎慧

【摄影】叶志文

【实习生】陈雪琴

编辑 朱晓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