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番茄生产国,2016年全球番茄总产值约为654亿美元,我国约占三分之一。番茄是我国种植面积排名第四的的蔬菜品种,番茄产业已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广东、云南等地。
据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楚雄州、红河州、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等地。2017年,楚雄州番茄种植面积为11.26万亩,产量达到33.81万吨。如今,楚雄州元谋县是全国为数不多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元谋番茄已成为知名区域品牌。
2018年11月26日,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农财宝典、种业宝典主办,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总冠名,“扬帆一带一路,振兴万乡千村——2018中国土壤生态修护暨农技推广大行动”第二十五站公益活动——“2018中国(元谋)番茄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成功召开。
元谋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优越,有“天然温室”的美誉,非常适合番茄蔬菜等的种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成为云南最大的冬早蔬菜主产区,年销售蔬菜收入达到15亿元,连续14年位居楚雄州首位,北有寿光,南有元谋,闻名全国,元谋番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元谋农民的红色发财果、致富果!
轻简化栽培将成趋势
据了解,番茄品种类型丰富,按颜色区分主要为红果、粉果等,按果实大小区分又可分为大番茄、樱桃番茄等。我国的红果品种有55%来自圣尼斯、先正达、瑞克斯旺等外企,代表品种有“齐达利”、“德澳特7845”、“德澳特4224”、“拉比”等;粉果方面,品种主要以国内为主,国外仅占20%,目前,国内粉果面积越来越大,约为60%。其次,我国种植的樱桃番茄品种中来自国外及中国台湾的占35%,知名品种有“千禧”、“夏日阳光”等。外企品种不断冲击国内市场,对我国番茄育种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王孝宣
谈到我国番茄育种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孝宣表示,首先要科学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如重要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型背景选择技术等;另外,选育、改良的番茄品种要注重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三者平衡;对新流行的病害,如TY、灰叶斑病、斑萎病、“死棵”、溃疡病、白粉病等要有较强的抗性,具备耐热、耐低温等特性。同时,在人工成本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适宜机械化定植,具有省工特性的适合轻简化栽培的番茄品种将成为趋势。
资料显示,黄淮海、长江、西北、华南、东北(吉、黑)、西南是我国种植番茄的6大优势区域,2017年,番茄总播种面积为1977.4万亩,其中设施总面积为1114.7万亩。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番茄种植规模较大,年播种面积均超过200万亩。
王孝宣建议,我国番茄产业规模应稳定在1500-1600万亩,不宜再扩大,在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区域结构的基础上,推进差异化发展,稳定生产效益和市场供应;与此同时,要兼顾番茄商品品质和感官品质;以绿色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严格管理有机生产;拓展产业功能,创新产业业态,开发以番茄为主体的农旅、康养、文化产品。
种植将更加标准化
近年来,我国生鲜番茄及其制品的消费以年均15%的增长率高速发展,2017年,中国番茄单品年消费量超2亿吨,销售额过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随着良种培育、土壤改良以及先进灌溉技术的引进,中国的番茄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便利性和体验度的需求不断加深,番茄消费要求生产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番茄产业升级转型是顺应时代的必然出路。
云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 杨正安
对于在番茄种植上如何实施绿色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云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杨正安介绍了7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壮苗培育关键技术;定植关键技术;田间管理关键技术;整枝、打杈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
在种子消毒处理,杨正安建议番茄种植户采用温汤浸种(55℃)方法,15分钟;10%硫酸铜倍液浸种5分钟,清水洗净;0.2-0.4%的高锰酸钾浸种10-30分钟;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300-500倍浸2- 3小时。杨正安强调,所有苗棚、苗盘、入盘基质(加高锰酸钾)都必须统一杀菌消毒。
在肥水管理方面,杨正安提醒番茄种植户,“所有肥都要在苗盘干透后才能进行,减少沤根,每批苗至少浇迈舒平和根好2次,把根养好,根据苗的大小定浇肥的量,一般为第一次1200倍,第二次1000倍,第三次900倍,第四次800倍,第五次700倍。冬季育苗各次肥量均增加15%,由于冬季温度较夏季低,浇肥次数会增加,但是最高倍数以小于600倍为宜。每批苗视情况浇2次清水,早浇、早晒、早干,下午能扛过去的就不补水,不得不补就少补,学习掌握1/2、1/3补水法,棚内忌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破坏病害发生的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番茄无论是鲜食或是贮藏加工,一般都要到果实成熟时采收。会上,杨正安给出了番茄采摘标准:采摘的果实确保无病态,色泽鲜艳、品相正,同批次大小均匀原生态;不在露水多时采摘,采摘时要保持双手洁净,采摘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保证果蒂整齐,包装时果实要摆放整齐,装箱、装袋重量要一致;果实着色均匀,表面光泽亮丽,不得有污点,带萼片,蒂不能超过底面;检验:采收前7-15天停止施肥及一切化学农药的使用。生长期施过化学农药的番茄,采摘前1-2天必须进行农药残留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采摘,分级包装上市。
企业观点: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 邹会宇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西洋”)市场部部长邹会宇指出,当前农业品质、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元谋番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蔬菜种植户对番茄的品质的追求。然而,目前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土壤酸化能降低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病虫害发生率、造成土壤板结等,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
如何系统性地应对土壤酸化?邹会宇强调,有效改良酸化土壤需要三管齐下,即增加土壤中钙、镁等碱性阳离子的数量,使用碱性肥料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以及为土壤增加有机质以缓解土壤酸性。为此,贵州西洋及时推出了诺威施弱碱性肥料。这款肥料针对土壤酸化成因,以系统化的思路应对土壤酸化,将为作物提供全程营养和调节土壤有机的进行结合。该产品自推出以来,得到了南方种植户的热烈欢迎。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作部经理 刘柳
近年来,元谋番茄生理性障碍发展加剧,青头果、畸形果、芽枯病、异常落花落果等问题频发。是什么原因导致元谋番茄出现多种生理障碍?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作部经理刘柳认为,这与元谋环境变化、土壤问题、营养问题等多方因素有关。“一方面高温、干旱、低温、冻害、阴雨天等气候因素影响下,元谋番茄抗逆境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板结、盐渍化、酸化等问题导致作物生长受阻,生理障碍问题增多;此外,由于农户不合理施肥,导致作物营养不均衡,营养元素之间出现拮抗影响吸收。”
对此,刘柳建议,元谋番茄种植户可使用配比科学、高效、均衡的阶段肥料产品,并利用活性因子,促进根系活力、增强抗逆能力。“相比常规管理的番茄,通过合理施肥管理的番茄,在应对低温气候时,能保证根系活力充足,更好地扛过极端低温。”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农服 邱仕祺
“番茄在幼苗期以吸收氮素为主,随着茎的增粗和增长对磷、钾的需求量增加。在第一穗果开始结果时,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迅速增加,其中对钾的需求从坐果开始一直呈直线上升,果实膨大期吸钾量约占全生育期吸钾总量的70%以上。”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农服邱仕祺指出,直到采收后期,番茄对钾的吸收量才稍有减少,所以在结果期要注意对钾素的补充。
如何判断肥料投入量?邱仕祺建议应根据番茄的预期产量,合理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番茄是高产作物,亩产可达10000到30000斤。因此番茄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大。”他指出,据调查,每生产10000斤番茄需从土壤中接受氮68斤、磷20斤、氧化钾104斤。
大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李甫
“目前,云南田圆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田圆梦”)实行配肥站模式,正是基于测试结果,精准配肥,缺什么补什么,帮助农民节约用肥成本,也减少肥料包装的浪费。” 大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甫介绍,田圆梦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根据用户所种植的作物需求,量身定制营养,让肥料更适合作物生长需求,达到高效精准种植管理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田圆梦提出的番茄全程营养精准解决方案已经在元谋县番茄产区落地应用,并帮助众多种植户实现了轻松种植、高效管理。
本次大会由南方农村报、农财网、农财宝典、种业宝典主办,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总冠名,得到了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田圆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鸣谢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宁胜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会议花絮:
南方农村报社副总经理王贤原为大会致辞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王洪雨致辞
大会主持人:南方农村报社记者 黄帼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