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底”丰厚!我区拥有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共93处,市级有这5处!

广州增城发布
+ 订阅

重视与保护文化早已是社会共识,但如何保护却值得思量广州乡村可开发的文物建筑资源究竟有多少?为此,广州近期发起对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的“家底”大盘点

  根据市文广新局公示的《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下称《目录》),广州市乡村现有各级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总计413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7处、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5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48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304处。其中,增城区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共计93处

△派潭镇邓村石屋古村落

“家底”丰厚

我区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共93处

  《目录》显示,广州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主要集中在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7个区。各区之间的分布也不甚均衡,其中以白云区总数最多,其次是增城和番禺,三个区的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总计323处,占了全市413处的近八成。

△中新镇坑贝村(廖嘉敏/摄)

■ 我区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共计93处,其中包括5处市级和17处区级一起来看具体目录▼

市级不可移动文物

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登记及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含金量”高

我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共5处

我区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总数不少,质量也“可观”,其中包括5处市级和17处区级。

△石滩镇麻车村刘氏宗祠

  我区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分别是石滩镇麻车村刘氏宗祠、新塘镇瓜岭村宁远楼、新塘镇群星村湛怀德祠、中新镇坑贝村崔太师祠、中新镇坑贝村燕岗桥碉堡。

石滩镇麻车村刘氏宗祠

△石滩镇麻车村刘氏宗祠

  石滩镇麻车村刘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目前广州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刘氏宗祠。依然保持着完整宏伟的古建筑风貌,充分显示了麻车刘氏人崇宗敬祖的孝心和承先启后的决心。

新塘镇瓜岭村宁远楼

△新塘镇瓜岭村宁远楼(@文锋-平凡的物)

  新塘镇瓜岭村宁远楼是广州地区惟一的水碉楼,碉楼是钢铁混凝土结构,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水上碉楼还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如遇外敌入侵,可以拉起与河岸相连的吊桥,这样碉楼就变得易守难攻。据悉在抗战期间,该碉楼还抵御过日本侵略者。

新塘镇群星村湛怀德祠

△新塘镇群星村湛怀德祠(@新塘湛汝松/摄)

  新塘镇群星村湛怀德祠是奉祀新塘湛氏三世祖湛义士怀德的祠堂。始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过一次。该祠建筑规模不大,但风格独特,是一座三间三进一拜亭的古建筑物,该祠硬山、歇山顶混合结构,与风火山墙溶为一体,很有古建筑特色。

中新镇坑贝村崔太师祠

△中新镇坑贝村崔太师祠(谭润才/摄)

  中新镇坑贝村崔太师祠位于增城市中新镇坑贝崔屋村,建于清朝末年,是为纪念增城籍南宋爱国名臣崔与之而建的祠堂;坑贝村燕岗桥碉堡则是清时为防范匪贼而建,也可以储备粮食,在危难时固守待援,体现了明末清初岭南传统特色风貌村寨的典型。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赖衍瑶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