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技师|“研发军团里的女汉子”王玉梅:十年方能磨一剑

东莞人力资源
+ 订阅

技师名片

王玉梅

工作单位:东莞市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岗位:塑料制品技术管理中级工程师

座右铭: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在东莞,有着数量庞大的制造业集群,这些企业对于用于制造的新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一代又一代的材料在制造业应用中不断改进性能,形成炫目的新材料。在东莞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上,也从来不乏在生产一线研发新材料的工程师的身影。

王玉梅,是这个“研发军团”中的一员。从事高分子材料行业已有十六个年头,从青涩的大学毕业生,到获得多项专利发明,再到制定行业标准,不断探索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在王玉梅的职业生涯中,诚然工艺的变化日新月异,新材料也在不断发展,但对王玉梅而言: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总会有成果。

十年方能磨一剑

10年。从踏出大学校园到小有成就,王玉梅在实验室,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灰头土脸”地来回跑了十几年。她调侃道:“如果那时候有计步工具的话,我大概一天能走一两万步吧。”这十几年里,她每天穿着工作服,带着口罩不断重复着实验。“当师傅领进门后,最关键还是靠自己吧,遇到困难就自己查查资料。”王玉梅笑着说:“一遍不行就修改方案再试一遍,试到成功为止。”针对生产的需求做新材料的研发,有时候要做上一两百次实验。

对王玉梅来说,研发的过程就像“炒一盘菜”,过程充满了油烟、热气,但是最后品尝到美味的时候,这一切努力将变得可贵。回忆起有段时间做材料研发,王玉梅说:“当时最崩溃的状态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方案怎么调整,平时看到一个什么东西都会回想那个实验。”正是忍受住了这样高强度的压力的折磨,她和团队最后做出了在国内技术领先的研究成果,这一次挑战也让王玉梅在行业里“身价”大涨。

在男生多,女生少的工厂里,她把自己练成了“女汉子”。从实验室的研发小样,到工厂的生产放大,再到客户的验收,王玉梅要参与整个流程。“这一行它要求你不仅要懂材料,你还要懂设备。”为了弄懂设备,她还专门去车间请教师傅,学开设备。

王玉梅感叹道:“只要你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坚持十年以上,一定会有成果的。”

在专利发明中打磨自己

一张A4纸大的专利证书,代表了一个团队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果,也代表了材料与技术的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专利的背后,是每一次研发试验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更换的方案,有他们穿梭在国内外各个研讨会议学到的最新思路。对王玉梅来说,每天都会让自己“脑洞大开”,想方设法做出无数个planB去应对上一个失败的planA。

珍视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样也是受企业专利保护文化影响,王玉梅很早就意识到申请发明专利的重要性。

但由于专利对逻辑和格式的要求较高,对刚那个初出茅庐的王玉梅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

王玉梅回忆起最初写专利的时候,经常被退回来。后来她发现附近的大学有对社会人士开放的专利写作课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班。每到周末就跑到学校上课,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一年。她说:“辛苦是辛苦,但是学到了很多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法律知识,非常值得。”

如今,王玉梅获得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有高透明PLA材料用加工助剂、块状硬脂酸锌的制备方法、植物纤维粉表面处理助剂及制备方法等7项专利,已授权的实用新型有新型墙板、色母专用高效加工助剂的反应装置等6项专利。

十年方能磨一剑

当自己在行业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王玉梅想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是通过带徒弟传承技艺,另一个是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良性发展。

目前她带过的徒弟已经接近二十个了。对于王玉梅来说,技艺是需要传承的。尽管“每个新人的起点不一样,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一样”,她都会耐心地讲解。从研发,到生产一线,再到写专利,再到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再到鼓励他们考工程师。她在新人身上看到了那个十几年前一步步摸索的自己。

在多年的经验里渐渐成长起来的王玉梅意识到除了传承,自己还应为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她看到当前部分先进的产品开发速度过快带来的标准不一,使得外行的人很难判断产品的好坏。于是她便揽下这份“苦差事”,开始着手制定行业标准。

收集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厂家数据进行评估、组织业内人士开会协商、到各地参加学术论坛了解最新情况,再加上撰写行业标准对文字和格式有严格要求,整个流程下来费了王玉梅不少心思。

目前她已参与起草了《建筑装饰用塑木复合墙板》《注塑专用木塑复合粒料》《用于3D打印的木塑复合材料》3个行业标准,以及《塑木复合型材及其制品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技术规范》《户外木塑地板铺装技术规范》《木塑围栏安装技术规范》《木塑墙板安装技术规范》4个地方标准。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