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表演称为抖空竹,也叫抖空钟、抖空筝,江南又称之为扯铃,简称为“空竹”,被誉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
26岁的台湾帅小伙赵志翰,横扫2015年与2016年亚洲杯国际扯铃锦标赛、Red Bull PAO一对一花式扯铃大赛冠军奖,受封“世界扯铃至尊”。2017年随即斩获世界三大杂技节之一的法国明日未来马戏节金奖,在全球马戏圈声名鹊起!被评为新一代全球性的空竹表演人物代表。2018年中国国际马戏节,这位“扯铃至尊”携多组自创的“双棍抖双空竹”难度表演亮相,让我们一同探秘这位大师的潮流空竹故事。
“帅是我创作的标准”
记者:本次马戏节带来哪些创新招式?
赵志翰:从接到中国国际马戏节邀请,花了近半年准备,最难的招式一直到9月才成功练成。我本来想添加戏剧和艺术元素,但最终还是回到我和空竹的故事,因为我练空竹已经19年了,这一直都是我的生活。我酷爱电音,很喜欢街头文化,所以最终我选择融入最喜欢的街头文化,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空竹结合街头文化的刺激感。
具体技巧,我从一副棍子+一颗空竹到世界上还没有人玩过的“两副棍子+两颗空竹”,不是单纯的空竹数量增加,而是棍子跟空竹数量的共同增加,且两组道具不是同时在一个平面进行的,很酷的立体效果,而且四套完全不一样的双棍技巧。
记者:如何把空竹与街头文化相结合?
赵志翰:空竹技巧本身要帅,另外,我的外套上绣着我赢得的奖项以及我与空竹故事的图案,还专门染了紫色的头发。我们刻意去斟酌设计造型,让它看起来有街头感觉,同时也适合放在马戏舞台上。此外,音乐、灯光亦特别编排的。我也希望年轻人看到我的表演后,会喜欢上空竹,不要觉得我做的是落后的东西。
记者:是你的一种倔强?让“看不上”空竹的年轻人刮目相看?
赵志翰:也是我自己的一种较劲。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滑板、说唱,主流对空竹的看法停留在是空竹数量操控。我要做新潮的空竹,调动全身的动作灵活变换各种技巧,就是即使抖一个空竹,我都要玩出不一样的招式,帅是我创作的标准,让古老的文化在年轻人心中流行起来。
记者:表演中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赵志翰:事实上,创作招式的过程最难。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想一个招数,然后一个个去试。技巧最大难度是将很多很新的技巧结合一起,在八分钟到十分钟完整地呈现。例如双棍,世界上是很少人能做到同时将两个空竹抛到不同的平面再接回来。如果在其中再加入360度转身、跨脚钩铃、飞腿等高难度街舞动作,成功概率会大大减少。
离开过四年,再回归就要做到极致
记者:如何喜欢上空竹?
赵志翰:台湾每一间小学都有扯铃课,我是一年级接触,当时看抖空竹蛮酷的,转动时“嗡嗡嗡”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学了以后慢慢发现,其实抖空竹还挺好玩的,二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一空竹剧团,接受专业的训练。
由于我们剧团是一个倾向舞台剧风格,这也使我跟传统空竹玩家的成长经历不太一样,他们可能更侧重于技巧,而我是更侧重于表演。在剧团里面,我看见前辈们抖空竹的华丽动作,我感觉自己也能做到,所以就更加认真地练习起来。
我记得我的第一个奖项是在四年级获得了少年组空竹的冠军,后来跟着剧团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出,参加各种比赛带来的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空竹。
记者:在空竹生涯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赵志翰:因为我是一个人的节目,练习过程是很孤单、非常无聊的。比如我在想一些创新的动作,没有老师可以去请教的,必须要自己慢慢去试。有时候在想新动作,我会整整一个月没有头绪,所以我训练之外,去享受一些我喜欢的东西,比如音乐、戏剧等一些东西来刺激我的创新灵感。当我突然来了灵感,我会马上去反复练习。
记者:有没有想过放弃?
赵志翰:最没有头绪、最低潮的时候,我“离开”过空竹四年。说是离开,并不是说完全不玩空竹,而是这四年在空竹技巧上没有创新和突破。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所以我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去打工、端盘子……最后发现,空竹才是我最擅长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还是回到了空竹。重回空竹后,我一直很拼,回来就要做到极致,拿到亚洲杯的冠军也算是如愿以偿。
记者:如何形容和空竹的关系?
赵志翰:空竹是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有时我很喜欢它,有时我觉得它很烦,但它终究还是会回到我的生活之中,让我找到自己,我很感谢空竹。
传承第一步,让年轻人看见
记者:亲身经历空竹的哪些变迁?
赵志翰:我小时候接触的空竹,它是用竹子做的,抖起来会发出“嗡嗡嗡”的悦耳声音,现在由于安全问题,它变成了塑胶做的。以前木头棍子容易起茧,现在改为碳纤维,抖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而且空竹在很早以前就推广到世界各地了,不同国家的人玩空竹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在玩空竹的时候也会整合我们的中华传统和国外的一些创新玩法。
记者:如何看待空竹的传承问题?
赵志翰:我今年在台湾做了15场巡回演讲,主题是“当我们扯在一起”,在11个城市近10个学校,为将近1500人分享我的空竹故事。我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向更多的小朋友传递不断创作空竹表演的精神,去再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玩法。几个月前,我在绍兴参加国内大型的空竹比赛时,看到既有60岁的老人家,也有小朋友都在玩空竹,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带给我往后创作更多的思考,这真的是一件很帅的事情。
但对我个人而言,讲传承太大了,但我喜欢突破,让文化活络起来。我只是想做得更好,植入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我只是在做传承的第一步——让它“被看见”,看见了,才会喜欢,才能发生传承。现在网络上很多人看过我的演出后会练自己的招式跟我分享,或许我是真的能影响到一些人,这是比表演更酷的事情。
记者:能为我们透露一下未来的计划吗?
赵志翰:去年我开始上专业的舞台表演课程,学习如何在舞台上面充分地表现自己,也发现表演和空竹的结合也非常帅。我希望会有更多的创作,让空竹变得丰富起来。同时我也在探索一些不同的表演形式,例如之前我曾经试过与饶舌歌手进行跨界合作,举办过一场空竹和饶舌结合的演出,就吸引了一群爱好空竹的玩家齐聚一堂。
【采写】曹丹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