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说②|何鸿燊之女何超琼:大湾区建设是让全球游客重新认识澳门的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
+ 订阅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与珠海比邻的澳门是个独具魅力的存在。尽管经济总量排名不靠前,但位居全亚洲第一的人均GDP、年接待游客人次接近本地人口50倍等数据,时刻彰显出这个旅游城市的独特气质。

回望澳门百年风云,赌王何鸿燊是一个绕不开的时代传奇,其家族至今仍掌管着3张澳门博彩业牌照。而作为何鸿燊之女,信德集团行政主席何超琼一直以来备受外界关注。前不久,她作为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的成员,刚刚在北京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会见。

“这次会见,让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重视,也更坚定了我们推动澳门多元化转型、深度融入内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何超琼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澳门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础设施的顺利开通,粤港澳三地将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连接得更加紧密。

去年,何超琼正式从父亲手中接掌资产近百亿的信德集团。作为家族新一代的代表,她一直坚持不止步于博彩业,注重从传承中创新。从1998年参与建设澳门第一个完全没有博彩成分的旅游景点——澳门塔,到筹备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并使之花落澳门,种种“去博彩化”的努力背后,是何超琼及其家族对于澳门加快转型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使命和担当。

“澳门不能走过去的老路,需要为自身的未来寻找新的方向,要从博彩以外寻找新的元素来吸引新的客群。”在何超琼看来,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旅游资源,建立“一程多站”式湾区旅游新生态将成为澳门加速转型的最佳契机。早在十多年前,她已以敏锐的区域触觉,提出空海联运的概念,通过开拓湾区内主要港口与香港机场、珠三角三大机场之间的无缝对接,强化湾区内城市与世界各地的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间不应存在抵触和竞争,互动、合作和共赢才是关键。” 她认为,旅游业有望成为粤港澳三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的最佳切口,通过加强文化、资源、规则等方面的软对接,进一步加快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打破固有印象,实现澳门经济多元化转型

南方日报:近年来,澳门一直在努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作为见证者和推动者,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何超琼:在我看来,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破外界对于澳门固有的印象和成见。事实上,从1998年我参与开发旅游塔作为澳门第一个完全没有博彩成分的旅游景点,到筹备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在美高梅酒店打造艺术展览空间,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人认识更加多元化的澳门,我做了很多尝试,也从中学习了很多经验。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当然会碰到很多挑战,因为在带来新元素的同时,需要逐一尝试、逐一实战,验证它能否真的有带动效果。所以,我们最初想到在澳门塔设置全球最高的蹦极跳,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彻底打破大家对澳门的观感,吸引年轻的、爱冒险的人来到这里,展示出澳门不同的一面。

如今,澳门回归祖国已有19年了,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是旅游业,近几年,澳门在景点的丰富性、旅游服务种类的多元化、旅游服务水平的精细化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正努力实现由博彩中心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转变。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让更多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到澳门、重新认识澳门,感受不一样的旅游服务和体验,而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南方日报: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如何打通三地旅游资源?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经验?

何超琼: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中,强调的是互动、合作和共赢。我们应当运用自身的优势,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运用我们共有的一些基建服务,打造一个世界级湾区。

我在国外旅行时有一个经验,在制定行程时往往会先看那个地区的日程表,上面写着每年有哪些重大的节日、展览、演出等,这样就可以丰富我的行程。比如我要去法国出席一个活动,可能周边城市举办艺术展或者有一家很棒的餐厅,我就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延长我的旅游路线,丰富旅程。

放在大湾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整合各个城市优质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有效的信息传播,放大城市的概念,让大湾区旅游资源的辐射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我们的优势,共同去推广、让影响力更大。这里面没有抵触和竞争,有的应该是连接。各地政府应合力建设“一程多站”的旅游生态圈,这在全球旅游业也是新趋势。

南方日报:在推动三地旅游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什么优势?

何超琼:除了大湾区的政策以外,在硬件设施上,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实实在在地把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香港可以充分发挥国际空港的优势,吸引世界各国旅客来到迪士尼、海洋公园,再顺着路线进入澳门、珠海,进而辐射到珠三角地区。文化是旅游的根,跨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有效促进三地的文化交融,也将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认识大湾区,在这里开启路线多元、内涵丰富的旅程,这个路线图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形成的。所以可以把这些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将行程制定得更丰富更多样。我认为像我们一样有着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还能够在三四天内就全部走遍的城市群,全球都没有第二个。

澳门将成为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大本营

南方日报:建设世界级湾区离不开优质青年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澳门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何超琼:在我看来,澳门是最适合三地青年实习交流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澳门的旅游业,在内容多元化和服务优质化方面已走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建立深度合作,促进三地青年的交流融合。

一方面,澳门的大学可以和湾区其他高校联合打造更多的教育学院,开设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旅游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湾区青年参与到澳门旅游产业的多元化转型中,创造旅游服务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岗位,让澳门成为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大本营。

南方日报:那澳门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人才高地?

何超琼:从国际视野来看,瑞士和荷兰是很好的范本。这两个地方虽然面积不大,旅游业却十分发达,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全球各地酒店管理行业输送高端人才,原因就在于产业足够专业集中。

尤其是有着欧洲后花园之称的瑞士,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虽然欧洲有很多比瑞士面积大的国家,但旅游产业的集中性和成熟度却不一定比得上它。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瑞士成为欧洲第一代度假概念的发源地,并逐步形成相对成熟和超前的旅游产业体系,建立起完善、精细化的教育培养机制,全球很多酒店高管都来自于这里。

从客观条件和发展路径来看,澳门也完全具备这个潜力。

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该如何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加速要素流动?

何超琼:其实粤港澳大湾区在整体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湾区内部的政策、经贸方面的合作对接也很多,但共同机制下的有机结合有待加深。比如说,我有的项目在横琴、有的在香港、有的在澳门,但是往往澳门的经验在香港可能用不上,香港的方法在内地不一定行得通。

现在有了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会更加向外界传递一个概念,就是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同根同源,湾区内部无论是人或物都是应该自由流通的,不应该有太多的分割,需要去打破这些体制机制层面的障碍。

在我看来,旅游和文化有机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因为它们最容易结合,不存在硬性的阻碍,且湾区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互动。因此,我对粤港澳大湾区充满信心,首先从旅游这里打开一个小小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切口,进而辐射到各个领域,加快推动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

【记者】王佳欣 发自澳门

【拍摄】董天健 姚志豪

【剪辑】姚志豪

【实习生】杜洁欣

【策划统筹】谢思佳 吴哲 何勇荣 唐莉娜 何静文

【校对】冯志坚

编辑 姚昱旸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