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个镇一度成为全市文化活动最多的镇区,哪项最受欢迎?

南方+ 记者

打开尘封已久的录影带,让黑色胶片缓缓转动,40年的文化光影一一从眼前掠过。从简陋的露天剧场到霓虹璀璨的舞台,从舞狮游会到跳舞健身,黄江人的文化生活随着银行存款数额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改革开放40年,黄江的文化载体不断充实,群众生活日益丰富,其文化娱乐方式逐步由单一化、一般化向多元化、高品位发展。

一度成为全市举办文化活动最多的镇区

“田美社贝板湖头,耕人田地驶人牛;放下禾镰无米煮,打完租谷捱芋头。” 这段广为流传的黄江民谣,道尽当地农民的生活艰辛。黄江地处东莞东南部丘陵山区,当地人祖祖辈辈以耕田为生,文化生活较为单一。

“当时大家都忙着工作,哪管得了娱乐生活,整天以山为伴,顶多就唱唱山歌解解乏。”家住鸡啼岗的陈大爷说,改革开放前,黄江还没有固定的影剧院,农闲时节,村里人就用两根木棒支起临时荧幕进行放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江各村恢复舞狮、舞麒麟等民间娱乐活动,部分村还组建曲艺社。20世纪80年代初,黄江建成第一座录像投影室,随后部分村相继建起电影院。 1984年10月,黄江建成文化中心,内设露天剧场、桌球室、电视室、溜冰场、舞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小食店、办公室、图书馆等。

从80年代中期始,黄江出现个体影剧院和部分娱乐场所,文化载体不断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相对丰富。每年重大节日,黄江各地均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和娱乐活动。

90年代末,黄江第一个村级娱乐中心——社贝村(康乐)娱乐中心建成。各村纷纷仿效建立文化娱乐中心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此时,黄江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如火如荼。

1994年,黄江镇建成东莞市最早的文化广场——大家乐广场,每晚免费为群众放映一场电影或举办文艺晚会等,一度成为东莞市举办文化活动最多的镇区,平均每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达45场次。自此,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之地,每晚均有大量的市民聚集在广场跳舞健身。

随着“三来一补”企业兴起,黄江的流动人口迅速增加,于是相继举办一年一度的外来员工卡拉OK比赛、全镇卡拉0K比赛、春节文艺晚会、迎新春企业文艺晚会专场、三八节“天伦之乐”家庭文艺晚会、五一节“建设者之歌”演讲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全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发生较大变化。从1995年黄江镇举办第一届文化艺术节开始,此后每4年举办一次。另外,黄江镇群众文化主管部门还坚持每年组织镇文艺小分队开展文艺下乡、进企业活动。与此同时,每年还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团体如中国歌舞团(前身为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广东省歌舞团、广州歌舞团、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等来黄江演出,进一步活跃了全镇城乡文化生活。

提升文化软实力成城市升级重要抓手

2007年,根据东莞市打造文化新城要求,黄江各村开始陆续建立农家书屋。仅仅两年后,全镇共建成北岸村新社区、旧村、星光村等10多间农家书屋,随后新市社区和田美社区电子阅览室先后建成启用。此外,为配合黄江镇第五届读书节的开展,黄江大力开展学习型机关、企业、社会、家庭、社会团体的创建活动,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合力塑造城镇、农村、企业等全民读书环境。

至2012年,黄江镇共有文化广场13个、娱乐场所13家,成立舞蹈、醒狮、麒麟、武术、曲艺、锣鼓等群众文艺队伍40余支,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陆续开展,不仅丰富了黄江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显著提高了黄江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文化氛围。

近年以来,黄江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 " 文化惠民 "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从完善图书馆建设、落实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计划工作、打造文艺精品和绿道文化体育品牌等工作入手,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东莞市2018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工作完成质量排名表》显示,今年上半年,黄江镇各项指标中获评 " 优 " 的数量占比是76%,名列全市第一。

随着莞深融合深入发展,除了产业发展实现倍增、经济转型亮点频现外,黄江还通过提升文化产业等城市软实力作为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先后获得 " 国家卫生镇 "" 广东省教育强镇 "" 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 广东省生态乡镇 " 和 " 广东省森林小镇 " 等荣誉。

“高端人才对文化环境条件比较重视,因此黄江今后更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黄江文联主席刘国辉直言,城市文化品味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黄江居住和创业。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是黄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底气和重要抓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莞深融城加速推进,黄江在文化软实力上苦练内功,必将获得更加强劲的文化支撑力。”

根据《黄江镇文化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接下来,黄江将通过建立健全镇、社区两级经费投入机制,加大镇、社区财政投入,改善文化设施投资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管理和利用力度,建设以镇级文化设施为龙头,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和谐发展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构建覆盖镇社区、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链接

黄江文化场所发展简介

1984年10月,黄江建成文化中心,内设露天剧场、桌球室、电视室、溜冰场、舞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小食店、办公室、图书馆等。从80年代中期始,黄江镇出现个体影剧院和部分娱乐场所。90年代末,黄江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广场之城的要求,镇、村相继投资建设了一批文化广场,同时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也投资兴建各种文化娱乐场所。

1994年3月,黄江镇在江海城建成第一座文化广场——大家乐文化广场,并于10月投资500万元新建文化中心,相关配套包括广场、露天电影院、桌球场、大家乐舞厅、康体场、儿童娱乐场等设施。

其间,各村、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广场之城的要求,也投资兴建了一批文化广场。其中规模较大、建设档次铰高的有鸡啼岗广场、田心村广场、裕元文化广场及富康花园房地产公司富康广场等。是年,黄江镇江海城大家乐广场被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评为“首届十佳文化广场”。

随着网吧的兴起和群众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全镇大众化歌舞业务渐趋于衰落。至2012年底,全镇共有文化广场13个,有娱乐场所13家,游艺场所8家,授权网吧31家,出版物经营单位8家,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1家,音像店9家,电影放映1家批准卫星电视接收企业2家。

【记者】韦基礼

编辑 韦基礼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