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石莹)11月16-18日,第四届中国微波消融大师高峰论坛(CMAMS 2018)于广州东方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规范与提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宝玮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明德教授、匡铭教授和北京301医院梁萍教授等知名专家参与论坛,共同推动微波消融规范化、精准化、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吕明德教授和梁萍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董宝玮教授和他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超声团队开创了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项目。董宝玮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方案”,影像引导下的微波消融可以直接对病灶精准损毁,在肝、肾、肾上腺、甲状腺、子宫、脾脏、乳腺等多种脏器肿瘤及寄生虫病等局灶性病变的治疗中优势明显,为肿瘤患者打开了另一扇生命之门。
“微波消融技术是一种‘绿色’、美观的治疗手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超声科主任梁萍表示,微波消融兼具精准、安全、高效、微创等优点,且随着超声造影、精准导航、数字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微波消融将更加精准和规范,操作容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断提高。
“我国微波消融手术量高达10万例,占到该类技术全球手术量的48%,已成为微波消融技术的第一大国和强国。”吕明德教授指出,与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等技术相比,微波消融有致热效率高、血管阻断能力强、消融范围大、温度稳定等优势,良好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可,现代医学影像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技术已成为目前肿瘤精准治疗的典范。
“微波消融已成为肝癌等肿瘤公认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并通过与化疗、放疗、介入或手术疗法联合应用,在各期肿瘤的治疗中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匡铭教授表示,与成熟的治疗技术相比,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肿瘤防治的重点,建议民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定期体检计划,如肝炎患者一年进行2次以上有针对性的体检。
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房留琴表示,未来微波消融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精准化发展,实现微波消融技术对病灶位置、损毁温度、损毁范围等方面更精准的控制;二是扩大治疗病种,让微波消融技术与内窥镜、腹腔镜等技术相结合,应用在更多学科领域;三是逐步推广微波消融技术,如协助医院培养更多掌握微波消融技术的人才等。
据了解,本次大会除了聚集全国消融领域的顶级专家教授,提出了相关的临床共识、规范供学习讨论,分享处理高难临床问题的宝贵经验,还汇集了各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优秀消融团队和骨干进行经验交流,设立可新星秀创新、羊城论融道、针尖大比拼等特色环节,如“针尖上的艺术”竞赛展现青年人的精湛技巧,“新领域、新视野”专栏探讨扩大微波消融治疗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