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禅城区张槎莲塘村,上千名莲塘村民、企业家、海内外父老乡亲聚集在此,重建的康乐祠、清湾书室、太史第和新建的“禅狮圣域”牌坊迎来落成庆典。融合张槎龙狮、龙舟、书法等传统优秀文化,主帅庙、清湾书室、太史第和“禅狮圣域”牌坊等组成建筑群,构成了莲塘村重要的文化核心地带。
莲塘村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落成的建筑群为莲塘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其中,结合龙狮文化,“禅狮圣域”将打造成龙狮博物馆;太史第将结合陈如岳等历史名人打造成村史馆;主帅庙将成为主帅诞等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
作为佛山知名古村落,莲塘开村至今700年历史,一批古建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渐渐没落。2015年,配合古村落活化工程,环绕着莲塘公园,莲塘村复建了清湾书室、太史第、主帅庙,新建了“禅狮圣域”牌坊。
庆典现场,作为莲塘村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主帅庙的落成仪式相当热闹,村里的男女老少齐齐出动,都对主帅庙的历史饶有兴趣,这里是莲塘人香火最盛的地方。
据介绍,张槎莲塘主帅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历来被村民称为主帅庙,每到农历年底,家家户户来到主帅庙,给主帅公木板雕刷上墨汁,红纸一铺、一扫,即得主帅公像一张,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平安。但由于历史原因,1959年主帅庙被拆除,如今在太史第对面重建。
“从明年开始,我们村的主帅诞有活动场地了。”村民陈明林兴奋地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莲塘村的主帅诞,由于主帅庙被拆,主帅诞因此缺少了重要的活动场地。对于莲塘村村民来说,主帅庙的重建意味着主帅诞这一民俗活动得以复兴。
“以前从父辈那里听到不少主帅庙、清湾书室等古建筑的故事,但信息零碎,也没有实体建筑,对于莲塘村文化缺乏整体认知。”陈明林说,重建之后,主帅庙、清湾书室、太史第等古建筑的前世今生将更立体、全面地被大家所知。“无论是父老乡亲还是外地游客,来到主帅庙,除了从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中感受文化气息,关于主帅庙及其背后的故事、文化渊源将以实体建筑和文字的形式,逐一向来宾展示。”
莲塘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锦碧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张槎莲塘村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古村落活化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等民生工程,优化全村通讯、电力、道路、环卫、绿化、河涌等民生设施,建立了新旧村之间的文化核心区,发扬了以龙狮、龙舟、书法等莲塘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一系列民生工程,莲塘村正实现美丽蜕变。
相关:莲塘村古建筑名片
康乐祠
康乐祠,莲塘村民称为主帅庙。据《莲塘陈氏族谱》史料和祠门左侧铁铸宝典上的铭文记载,该祠乃莲塘陈、冯两氏筹资兴建。
祠深三进,门前建有香亭一座,其中两石柱凿有当代书法家陈祖禧书写的对联一对上联为“灵积著莲塘,虎帐风高迎俎豆”,下联为“香亭迎梓里,龙涎烟雾护旌旗”,此联平仄对偶工整贴切。前殿供奉着“康公主帅”木雕像,前殿对开有一座石桥,人称庙口桥,石料坚实,工艺精巧。
清湾书室
清湾书室是晚清时修建的一座“私人会所”性质的书室,位于莲塘村南面,原莲溪陈公祠附近,面积约200平方米。平时村里读书人多聚于此,这里也曾作为家族私塾,村中塾师陈萌庭曾在此授徒。上世纪初,一场洪水冲毁了清湾书室,只剩下正门的一块石额。
太史第
太史第又叫大厅,始建于咸丰十年,原名“贻远堂”。光绪九年,陈如岳赴京应癸未科会,殿试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隧将贻远堂改为“太史第”(翰林又称太史),第内飞梁画栋,装饰辉煌,悬挂御赐匾额多件,木刻对联挂满内墙。
1992年,前座遭遇火灾,后座千疮百孔。后来,由管理区出资修建为供村民婚嫁喜庆设宴用的“酒厅”。但在修建过程中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草率地改建成简易砖木结构的平房。2015年在原址重修。
【实习生】杨晖桃
【记者】孙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