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8日)下午,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在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执信中学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99位参赛者经过了四大环节的激烈比拼,吸引全国各地上万人前来观摩学习。
比赛四大环节的评审组组长在总结颁奖会上对各组的表现分别进行了点评,南方+记者第一时间整理出四位教授的发言,听听教授们都是怎么说的!(戳这里,看颁奖礼直播回顾)
●“成长故事叙述”评审组组长、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汪永智
今年“成长故事叙述”增加了评委提问环节,提高了比赛的难度,选手的整体水平比上年有所提升。汪永智表示, “成长故事叙述”环节选手表达有气势有理论,体现教育性、工作性,故事生动感人,展示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收获。但是也有部分选手们存在扣题不是很紧密的情况,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需进一步总结提升。
汪永智表示,“真切希望各位老师围绕主题构思、设计,体现创新型和时效性。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进一步加强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转时态、语态、姿态和心态,做一名有理论高度、有视野深度、有学生温度的班主任。”
●“主题班会(班集体活动)设计”评审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陈岸涛
陈岸涛表示,“精彩的比赛已经结束,但是精彩的每一瞬间都让所有评委看到背后精彩的德育人生,评委们深深被参赛老师感动 。”
同时陈岸涛也对本次大赛参赛选手进行了客观分析,分享了优点和不足。“本届大赛参赛选手表现出来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班会课设计体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理念,敢于针对学生思想认识的盲点、学生的不正确行为、敏感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大量的app开展教学工作值得肯定。”
“教育的思路比教育的套路更重要。”陈岸涛对参赛选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一是班会设计和背景材料结合不密切,有些偏题;二是主题提炼不精练、不准确、有些广泛;三是班会设计大而全,但是较为空泛;四是班会教学方法雷同。陈岸涛寄语在场班主任们不忘初心,在全体同仁的指导下一起共创广东德育的新局面。
●“情景答辩”评审组组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李季
李季表示,他已经在7届大赛的“情景答辩”中担任评审,他感受到了选手们的变化。“参赛老师最初没有什么章法,这届感觉到了明显的进步,选手对于一些模式化的内容也进行了创新,会引用心理、德育、哲学等原理来进行回答,能感受到广东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有很大提升。”李季建议,班主任们要学会利用原理和理论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达到一通百通的境界。
同时,李季向参赛的班主任们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比赛上有约三个选手忘记自己抽到的题号,反映出准备不是很充足,但也有很多选手展现的不止是专业水准及素养,更有自信。其次是‘套路’,很多选手在问题出来时就有一个习惯的‘套路’,但评委更多关注选手对问题判断的思路。我们提倡老师要做学生理性成长的引路人。”
●“书面测试”评审组组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韩东才
“每一届的大赛都是广东省班主任的嘉年华,都是现场精彩的培训。 ”韩东才介绍,本次笔试分三部分,政治法规理论常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背景材料写班级发展规划。本次笔试有几点变化:第一,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部分;第二,试题量大,难度增大;第三,笔试权重增加,在总成绩的占比与其他环节一样。
韩东才对本次笔试的结果进行了点评。“笔试环节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也给大家了一个信息,就是班主任在岗位上应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提升班主任层面上对学生的心理工作的意识和技能。”韩东才表示,高中组整体水平比较高,大多数选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都能应用心理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韩东才也点出了此环节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手水平参差不齐;第二,在辅导思路方面,最弱的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定性判断,然而这部分很重要;第三,部分班主任的心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材料判断不准确,没有抓好主要矛盾。 第四,选手选用最多的方法是情绪abc理论和沙盘治疗法,但使用的方法与给出的问题不符,张冠李戴。
“虽然这一届比上一届好,但依然有很多问题是老生常谈。”韩东才表示,老问题出现在新选手身上说明广大班主任对班级发展规划还是比较陌生,还不熟悉要怎么写好班级发展规划。
对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通过笔试阅卷,发现选手对理论掌握比较薄弱,希望教育部门加强培训,班主任也要加强自身学习。 二是笔试权重增加但没有单项奖,建议笔试也设单项奖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
【撰文】熊琳 王雅铄 李周秦 黄逸豪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