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彩旗高挂、高朋满座,宪梓中学成立25周年暨宪梓大礼堂、智明体育馆落成启动仪式举行。(直播全程回顾:梅州梅县区宪梓中学25岁生日,航天员、奥运冠军到场祝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博士,广东省原省长、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黄华华,广东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强华,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陈滋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客属总会荣誉主席、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中联办协调部部长沈冲,以及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少将,奥运体操金牌健儿杨伊琳,奥运跳水金牌健儿王鑫,奥运羽毛球金牌健儿杨维和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金牌健儿谢思埸等到场祝贺。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等梅州市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主持。
活动现场举行了宪梓大礼堂、智明体育馆启用仪式,以及捐赠仪式,曾宪梓和曾智明捐赠2000万港元,专门设立曾智明奖教奖学基金。
上午9时50分,坐在轮椅上的曾宪梓从宪梓中学大门缓缓进入,学生们夹道欢迎。每到一处,学生们高喊:“曾爷爷好”,听到学生们的问候,曾宪梓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刘伯明少将及奥运金牌健儿杨伊琳等走向前向曾宪梓问好时,曾宪梓握着他们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为国家做的贡献。”
曾智明对前来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表示感谢,他说父亲一直关注着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梅州是他们的家乡,看到梅州发展速度加快,内心非常振奋。“我父亲经常教导我要为国家、家乡做贡献,所以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为家乡和国家的发展做更多更大的贡献。今后除了公益慈善事业,还会在家乡做好实业投资。”
钟海旺在梅县区宪梓中学度过了3年的初中生活,他现在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再次回到母校,他说仿佛回到了1998年的夏天,看到奋斗的自己。“我如今也成为了一名老师。作为学长,我希望你们珍惜在宪梓中学学习的时光,要学会吃苦,把终身学习当做一种习惯。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学校和曾宪梓博士。要团结校友,为母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杨伊琳代表参加活动的奥运金牌获得者致辞,她说,来到美丽的梅州,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曾宪梓先生对祖国各项事业的支持。“我们将以曾宪梓先生为榜样,继续以爱的力量报效祖国。”杨伊琳倡议在场的学生们向曾宪梓博士学习,勤奋努力读书,以强健的体魄、高昂的精气神,报效祖国,报答家乡。
刘伯明向关心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曾宪梓博士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好好加油,努力学习。”
韦钰说这已是她第四次来到梅州,每次都和曾宪梓先生支持教育发展的义举有关。“每次来都目睹梅州的飞速发展和可喜变化。这些都表现了梅州人奋进乐观的精神。”她说,曾宪梓深切认识到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对家乡的重要意义,这么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他带给家乡的,不仅是资金,工厂,更重要的是带来开放的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对梅州的改革开放,企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希望同学们向曾宪梓博士学习,学习他的情怀。改革开放40年,通过一批人的努力,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希望同学们共同努力,为国家下一个40年的改革开放去拼搏。”梁亮胜说,曾宪梓有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有奉献社会的天下情怀,有提携后辈的长者情怀,有心胸坦荡的君子情怀。
陈敏对曾宪梓一家长期以来支持梅州建设表示崇高敬意,他说,曾宪梓先生是客商精神的坚持者和发展者,是客家人精神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是梅州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曾宪梓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做的都是爱党爱国的大事,办的都是利乡利民的实事,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赞誉。
陈敏指出,梅州是叶帅故里,是红色苏区,是华侨之乡,是海内外十分关注的地方,身居香港的曾宪梓先生一生为之争光。作为梅州的干部,就更要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六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下苦功补齐对外交通、改革开放、技术创新、实体经济、发展平台和民生事业六个短板。同时要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品牌擦得更光更亮,不辜负曾宪梓先生和广大海内外乡亲的殷切期望。
曾宪梓博士在活动上讲话,他深情地回忆了25年前宪梓中学办校的场景,并讲述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他说他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因为有党和国家的资助才顺利完成了学业,所以他年轻时就立志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他说他成立的“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曾宪梓体育基金会” 这三大基金会会持续办下去。当天设立的曾智明奖教奖学基金,目的是激励家乡师生更加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全媒体记者】张柳青 黄思华 汪思婷 何森垚 黄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