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42亿!惠州12家上市公司业绩连连看,谁是黑马?

南方+ 记者

随着TCL集团日前“晒出”三季报,惠州12家A股上市公司均已公布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12家上市惠企营业收入共计约1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2.87亿元,研发费用共计约 47.3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百亿元以上的有2家,分别是TCL集团和德赛电池。从净利润来看,有9家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增长超过三成的有6家。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受行业大趋势影响,业绩出现下滑。

营业收入普涨

9家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在惠州12家A股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共9家,10亿元以下3家,百亿元以上2家。

其中,身为惠州上市公司中的“巨无霸”,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822.4 亿元,同比增长 0.03%。TCL集团称,业绩同比增长的原因包括智能终端业务盈利稳定增长,海外市场盈利持续提升,以及TCL 通讯同比大幅减亏等。

营业收入紧随其后的是惠州国企德赛集团旗下的德赛电池,前三季度营收116.92亿元,大增50.19%。作为苹果手机的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近年来发展迅猛,去年首次进入“百亿俱乐部”,实现营业收入约125亿元,增长约43.28%。今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已接近去年全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记者留意到,惠州9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红墙股份,由于其“盘子”较小,营业增幅高达90%。同时,有3家企业营收增长超过五成,分别是中京电子、亿纬锂能、德赛电池。

近年来,得益于新经济驱动,惠州一些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亿纬锂能就是这种新风潮下的受益者。

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30.09亿元,增长5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增长17.21%。该公司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业务呈现高速增长,为公司带来营业收入增长。“物联网市场应用等新经济需求的快速增长,对公司产品需求增加,带来公司业绩的增长。”

净利润两极分化

6家企业增长超过三成 3家下滑

从净利润表现来看,惠州的上市公司出现两极分化,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12家上市惠企中,有9家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增长超过三成的有6家,包括TCL集团、德赛电池、胜宏科技、硕贝德、中京电子和红墙股份。中潜股份等3家企业则出现同比下滑。

具体来看,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中京电子。前三季度,中京电子度营业收入12.24亿元,增长 58.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大增627.52%。

对此,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全资子公司印制电路板业务产能有序提升,HDI项目工厂全面盈利,产品销售毛利率较大幅度改善。

净利润增幅排名第二的是国内手机天线龙头企业硕贝德。前三季度,硕贝德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47万元,增长83.44%。营业收入下滑,净利润却实现飙升,业绩“倒挂”背后有何缘故?硕贝德解释称,该公司聚焦主业,主营业务持续增长,但合并报表较上年同期减少了机壳业务亏损。

5G将加速惠州企业开拓产业新蓝海,硕贝德正瞄准这样的机遇。

硕贝德称,随着5G时代到来,未来移动终端天线数量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该公司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可穿戴产品等天线业务将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际化“千亿巨企”、上市惠企中的“一哥”,TCL集团挣得“盆满钵满”。前三季度,其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5.13%,但仍然高达28.8 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9 亿元,同比增长 30.6%。

引人关注的是,曾经一度“跌跌不休”的TCL手机业务也有所起色。TCL通讯前三季度产品销量2286.4万台,同比下降30.4%,但得益于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和产品结构优化,前三季度同比大幅减亏,并在三季度实现当季度盈利。

行业增速放缓

汽车电子“惠州双雄”业绩受影响

作为全国汽车配件名城,惠州拥有德赛、华阳等汽车电子“明星企业”。正是由于拥有一批相关企业,惠州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载导航终端生产基地,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和发动机零部件三大汽配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汽车行业市场风云变幻、整体增速放缓,加上自身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身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中的“惠州双雄”,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的业绩都受到不同程度波及。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德赛西威营业收入40.6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亿元,下降27.85%。

为何业绩下滑?德赛西威方面解释称,由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维持缓慢增长,该公司部分配套车型销量下滑。同时,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华阳集团的情况与德赛西威相类似。前三季度,华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6.18万元,下降80.80%。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因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部分客户车型改款影响,配套的旧车型销量下滑,部分新车型项目延迟或投产后销量未达预期,以及汽车电子产品年度价格下降,预计将导致 2018 年度汽车电子板块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有较大幅度下降。”华阳集团透露,该公司已承接车厂定点新项目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继续加大,虽然提高了接单能力,但预计对公司当期净利润造成影响。

延伸

舍得花钱——

6家上市惠企研发投入超亿元

透过上市公司的一张张业绩报表,可以管窥惠州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中一个动向是,惠州企业在创新研发上越来越“舍得花钱”。

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惠州12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企业的研发费用为同比增长,其中6家同比增长超过六成;有6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亿元以上,实现数量过半,其中TCL集团的研发费用更是高达32.56亿元。

尽管业绩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这两家去年刚登陆深交所的企业,正进行着新一轮创新谋变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创新研发上不惜斥巨资。

前三季度,德赛西威研发费用高达4.03亿元,增长31.32%,研发投入金额相当于营业收入的9.92%。华阳集团的力度同样不甘示弱。华阳集团的研发费用也高达2.65亿元,增长24.21%,相当于营业收入的10.67%。按照这样来看,这两家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在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大手笔搞研发,将有望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和业绩增长孕育新动能。

【记者】周欢

【制图】周美霞

编辑 糜朝霞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