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银发经济”,险企加大步伐进军养老社区

保险进万家
+ 订阅

老龄化下的养老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看好这样的“银发经济”,一大批嗅觉灵敏的产业巨头已悄然布局养老产业,泰康保险、太平人寿、中国人寿等险企纷纷布局养老社区,其中一些养老社区已投入运营并备受青睐,大有“一床难求”的态势。

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共有8家保险机构投资了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江苏、海南等18个省市。

险企不谋而合发力养老产业

吴老伯(化名)曾是上海市的一位政协委员,家住黄浦江边,170多平米的大房子可以俯瞰美丽的外滩。“很多人问我,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来住养老社区?我和老伴过了70,住大房子没有精力打扫,儿子有工作和家庭要忙很难天天来看我们,我们两个老人都患有慢性病,每天为做一日三餐发愁,更担心一旦身体出了紧急状况,两个老人怎么办?”吴老伯说。

后来吴老伯在朋友的推荐下,考察了不少养老社区,最终把养老居所定在了申园。“人老了,有几大需求,一是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一是健康医疗的需求,再就是精神情感的需求。在这里,这几大需求都能满足。”

在上海,像吴老伯这样的人不少,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较为普遍,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泰康之家申园(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史鸿介绍,“申园一期总共能容纳1060户,养老社区开业才两年,已住进了800多位老年居民,而且现在每天都有老人跟随子女来勘察社区的入住环境和医疗条件。”

泰康人寿是全国最早进军养老社区的险企。近几年来,由于看好养老社区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险企纷纷效仿泰康,加大进军养老社区的步伐。太平人寿在今年7月在宁波以轻资产的模式引入旗下第三家优质养老社区;梧桐人家是太平人寿投资40亿元兴建的养老社区,拥有1500余套老年公寓和近900张康复护理床位,可为约3500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太平洋保险集团也于近日对外宣称,将加快养老产业布局,发力大个险+养老投资+养老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该集团表示,将在3至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

一个个专门为“银发人群”量身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史鸿告诉记者,截止目前,泰康人寿已在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3个城市修建了养老社区,年底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6个。

长期资金成险企投资养老社区的天然优势

养老社区由于占地面积大,要配备大量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基础设施,还要入驻专业医务人员和大量护工,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投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经在公开场合回应养老社区的回报问题,他说养老社区投入大,要收回投资,至少要10年以上,这是养老社区与传统地产投资最大的不同。

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业务总监李东敖表示,养老社区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与保险资金投资周期十分匹配。保险公司以长期资金为主,在所有类型的资金中最适合用来投资此类长期项目。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漪表示,保险公司运营养老产业有天然优势,一是险企有充足、稳定、长期的资金供给,这与其他高负债、高杠杆的行业不同,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宏观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保险业从事养老产业更有实力;二是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持续的回报,不是短期“炒一把就走”的投资;三是养老和健康两大产业与保险业务相关性最强,保险公司在这两方面均具有优势。

主打高端社区,进场“门票”至少200万元 

险企涉足养老社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定位成高端养老社区,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

比如,太保集团最近发布《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称,将在3-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太保家园”系列高品质养老社区;累计拓展8000-10000套高端养老养生公寓,太平人寿早期的“梧桐人家”、目前拓展的“太平乐享家”等也均为高端养老社区。

为什么险企的养老社区主要锁定高端人群?李东敖认为,“一、二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对高品质养老有最迫切的需求,目前来看,保险公司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还远不能覆盖高端人群的需求,所以这将是一个从金字塔尖端逐步向下拓展的过程。”

想要进入这样的高端社区,入门的“门票”需要花费多少?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养老社区的入住门槛都是提前购买一份高端保险。以泰康为例,客户只要购买200万保费的年金保险产品,即可获得养老社区的保证入住权。未来的年金收益可以领取,也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用于覆盖部分月费。

太平人寿“梧桐人家”的入住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购买太平人寿200万保费的保险产品,自购买之日起就拥有了入住资格;另一种则是会籍制,根据入住房型的不同面积支付不等的费用,入住后按月支付服务管理费。而除了200万的“门票”费,无论是会籍制度还是购买保险年金产品,等到老人真正入住的时候,还需要每月支付服务费、餐食费等。如果额外需要专业护理,则需要支付护理费。

记者注意到,这个“门槛”正随着养老供需的失衡而逐渐抬高。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的高端养老社区的入门“门票”已至300万元。泰康人寿副董事长尹奇敏表示,泰康现在是200万的门槛,不排除未来做一定幅度的上调。

医养融合将成高端养老社区的未来

将养老和医养结合,是险企的一大模式创新。老年人普遍存在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因此养老离不开医疗。

以申园为例,该养老社区设有具备二级资质的老年康复医院,并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记忆照护、专业护理四个不同的生活服务区域。老人入住前先要进行评估,再根据身体情况确定入住区域。入住后,由医生、护理师、康复师、营养师等人组成“医养融合工作小组”,提供从预防、治疗、康复到长期护理的医养服务。

据悉,中国太保也将围绕“医养融合”这一主题,设计开发三大产品业务线:一是面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康复护理为主;二是面向70岁至79岁的中龄老人,以健康活力养老为主;三是面向55岁至69岁的低龄老人,以旅居候鸟式养老为主。

李东敖认为,“养老和医疗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高端养老社区的主流。养老社区应从供给侧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使高品质医养服务向更广泛的人群辐射。”

【记者】谭冰梅

编辑 胡佩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