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潮州行㉖ 饶平东明村:讲好“梅”“竹”故事,“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解码乡村振兴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乡村是潮州的主体,乡村兴则潮州兴,乡村强则潮州强。面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潮州乡村振兴如何探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为潮州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详见==》 

【专题策划】严亮 

【专题统筹】廖奕文 陈榆 

 “我的家乡坐落在饶平县东山镇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不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而且村里的居民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年四季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

这是东明村小学生参与“东明村故事分享会“的一篇文章。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的家乡是一个环境优美、有故事的好地方。在这个一口井、一块石头、一棵树都有美丽传说的古老的客家村庄里,山水、风光、人文不仅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日常生活要素,在新农村改造建设的春风中,它们已成为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的钥匙,正助力东明村开启乡村振兴之路。

丰富农业资源打造“一村多品”

东明村位于饶平东山镇,距离镇区3公里,属于矮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常年雨水充沛,可种植多种瓜果,素有“瓜果之乡”“青梅之乡”等美称。

青梅是东明村的一大特色产品。全村种植青梅有600多亩,年产量达300万斤之多。每年3月下旬至5月初是青梅的丰收时节。这里的青梅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酸度适中,得到客商的青睐。如今,在距离潮漳高速东山出口仅2公里的地方,已形成了一个青梅收购市场,瓜果采摘园的合作社也正在筹备。

东明村青梅

东明村不仅盛产青梅,随处可见的竹子也是村民们的经济来源。做竹编、竹器是东明村远近闻名的“绝活”,每到农闲时节或晚间,家家户户、老幼皆宜,都会坐下来编织簸箕、斗笠、篮、箩、筐、筛等,这些产品在闽南、粤东一带很是畅销。 

87岁的陈东旗老人是村里目前年纪最大的竹编手艺人,他娴熟地给记者展示竹器的编织,一根根竹篾“听话”地通过老人的手在竹器里穿梭,逐渐构成竹器坚固的支撑。

陈东旗老人正在编织竹器

据介绍,今年以来,东明村把竹编技艺作为一项特色课引进校园,邀请多名竹编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来到校园,给孩子上竹编课,让孩子们领略传统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感受传统艺人对技艺的坚守和执着的追求。

竹编教学进课堂

东明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向群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将竹编工艺品作为重点发展产品,计划通过与饶平县电子商务协会的合作,打造竹编品牌,将更多的竹编产品成规模销售,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

自然风光搭配人文故事构建生态旅游

东明村地处闽粤交界处,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70%,是天然的绿色氧吧。空气质量优良,境内水源丰富,饮用水从山上石洞用自来水管引出,不需加工处理就可达饮用水一级标准。

特别是每年的一二月间,梅花盛开,东明村漫山遍野的青梅千株万株,数万亩梅花同时绽放,犹如雪景一般,吸引无数游人远程驱车而来,驻足拍摄。

东明村梅景

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东明村还拥有一个村里的故事宝库。“画眉鸟帮助祖先找到不竭泉眼”,于是有了“画眉古井”;“偷偷相爱的神龟受罚被贬”,于是有了“神龟石”与“龟蛋石”;“抱生古树能保佑村民平安”,于是有了“仙师爷”;陈氏宗祠曾设中共秘密交通站与临时医疗站……通过村民的口口相传,村里的孩子们都能说出一个个带有浪漫传奇色彩或历史光辉的故事。

抱生古树

今年,东明村策划举办了东明村故事分享会,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宣传小单张在全村宣传,广泛发动全村初中生、小学生发现、整理、撰写村里历史、文化、传统、美德等故事,发现整理本村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模范。

东明村故事分享动员会现场

活动得到村民们的热烈响应。据介绍,东明村计划将征集来的东明村故事和东明村村志等有关村各方面的内容,集结整理印制成小册子,作为村文化成果保存、传承,同时派发给游客,作为宣传村历史文化故事的一个窗口。

坐拥如此自然风光与人文故事,东明村正在大力开发村里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从赏梅小径、生态徒步绿道、东明溪小瀑布绿色线路,到古村古树公园、客家三百年老围屋、神龟石、古井等人文景点,再到水果采摘体验园、生态油茶基地等有互动场所,为游客们打造一趟舒适充实的人文生态之旅、铺开了“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振兴画卷。

新农村改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今年5月,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务助理等通过积极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决定对剩余影响村容村貌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危倒房和残垣断壁进行拆除。通过一系列“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全村村民都亲身感受到村容村貌与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东明村主村道改造、雨污分流、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

走在东明村,新农村改造建设如火如荼,这些项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原生态、原风貌,突出了乡村味道,令人流连忘返。

“东明小学以前非常破旧,” 陈向群向记者介绍,经过专项资金投入,现东明小学校舍已整修一新,教学设备也进行了升级,村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东明小学新貌

目前,东明村文体中心的建设规划已经出炉,文体中心除了作为行政服务中心,还将建设成为村民体育健身场所、农产品陈列馆、游客驿站、亲水平台等,既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体生活,也为村特色产品提供展示场所,为村旅游事业构建体验场所,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呼之欲出。

文体中心规划图

【记者】洪礼慧 纪金娜

【通讯员】余秋松

扫描二维码可加入南方+饶平频道读者群


编辑 郑淼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