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8
新一代在矫人员定位终端系统
——探索智慧社区矫正
存在问题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刑罚执行方式,管理对象流动性大,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加上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理环境、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人口结构倒挂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深圳社区服刑人员违规离深、违法出境等脱管现象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我市承担日常管理工作的各司法所缺乏专职社矫工作人员,部分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学习等方面,存在日常监管不到位、管理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的思考通过到基层司法所实地走访调研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01
通过新型物联网技术,创新综合信息化管理方式;02
通过智能化监管设备,创新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方式;03
通过“互联网 +”模式,创新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模式。目前全国近20个省市社区矫正管理部门正在使用电子监管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追踪管理,主要方式有:指纹+GPS、人脸+GPS、蓝牙+GPS以及RFID+GPS等技术。
但是,从目前使用状况来看各有缺陷,如难以有效预防人机分离、可穿戴终端续航时间短、定位精度差、系统稳定性差、故障率高、误报率高等,无法有效满足 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各类需求。综合调研情况,市司法局最终确定并创新性地采用了腕带 + 智能终端的方式,实现复合管理与教育模式。
二 . 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复合管理与教育模式针对社区矫正管理当中的人机分离问题、轨迹追踪等需求,采用了腕带+智能终端的复合管理方式, 突破了电池使用周期短等技术难点,并在日常管理基础上加入教育和帮扶内容。通过混合定位技术的应用,突破远程监控、区域电子围栏准确性等监管难题。
构建了软件平台、APP轻应用、硬件设备的智慧社区矫正生态,技术上实现了内网在线实时监控、动态发现突发状况、及时预警并辅助智能研判。
三 . 深圳智慧社区矫正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深圳市社区服刑人员在册2700余人,已有1300人次佩戴电子手环,今年底前佩戴率有望超过80%,届时深圳将成为全省实施电子手环监管率最高的城市。同时,配套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极大地减轻了基层管理人员在定位跟踪、行为留痕、实时监控、审批安排等各方面的工作。
在一代手机终端的基础上,我们研发的二代社矫设备,功能更丰富,在管理(考勤、矫正小组、应知应会)、教育(法律法规、实事政治)、帮扶(心理矫治)三大模块增加了许多内容,实现了多元化和人性化,大幅提高了社矫大数据平台的综合管理能力。
四 . 未来建设愿景为提升智慧司法核心业务的科技含量,未来我们拟在以下方面加大研发和建设力度:
01
增加社区矫正管理人员APP的审批、工作安排模块,社区服刑人员APP预约和通知模块;02
推进智慧社区矫正警务云终端的研发,以利于移动办公、指挥等需要;03
研究 “追本求源”、“评估介入预防”司法矫正与治疗模式,进行暴力风险和心理稳定程度评估,以降低社区服刑人员的暴力行为与伤害行为(自残/伤害他人)风险 ;04
通过系统平台的数据分析和介入矫正,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学习内容、法律援助和心理援助等 ;05
在“管、教、帮扶”上综合布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做综合研判、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推动心理矫治、综合人工智能和视频分析技术等融合联动,实现智能预警、风险评估和处置等。 深圳司法 ID:SZSSFJ运营:深圳市司法局新闻办公室
编辑:会敏 树森
关于深圳司法微信公众号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添加深圳司法微信公众号噢
请关注深圳监狱微信公众号
↓↓↓↓
请关注深圳司法禁毒宣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