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的通知》,大亚湾第一中学作为惠州市推荐的候选单位入选该名单。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在省市教育部门遴选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评选出40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广东省共有14个,大亚湾第一中学的《励品课堂:让所有孩子都出彩》榜上有名,为惠州唯一。
近年来,大亚湾第一中学建立起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励品教育”新品牌,立德树人,深化课堂改革,将学生核心素养放进课堂,从“知识为本”走向“核心素养为本”,通过课堂重建、课程重构、小组重组,形成“励品课堂”。
据了解,学校“励品课堂”以“121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模式为基本形式。“121”指的是课堂使用三案时间的大致分配,即预习案10分钟,探究案20分钟,训练案10分钟;三案,指的是导学案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环,指的是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同时,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在遵循“121三案三环主体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基础上,坚持一模多法。
“励品课堂”激发了学生潜能,激活了学生情感。如高二语文教师滕云飞教授《雷雨》时,在探究“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否出于真心”这个问题上,让学生各抒己见。经过分享交流,同学们慢慢体悟到不能直接给人物贴标签,要用变化的、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又如高二(11)班的罗文彬同学,好动、大大咧咧的习惯在传统课堂势必要挨批评,但在“励品课堂”上,他的性格优势使小组合作探究的气氛异常活跃,也让他在历史材料题作答时常犯的问题暴露无遗,而其他同学的点评又使他的不足得以及时改正。
此外,大亚湾第一中学探寻励品课堂DNA,深化“一模多法”主体课堂学科特色建设。在课程上,德育课、体育课等课程实现高度整合,内容呈现模块化。“每周一堂”《新闻周刊》新闻课程,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资讯;“每周二课”德育课程成为德育的一个窗口;“每周二节”体育选项教学,让学生发展个人兴趣。“每周五次”体育大课间,融入广播体操、健美操、跑操3项活动。德育课程形成了明晰的目标系统:高一年级注重“养成教育”“行为规范”,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注重“发展教育”“陶冶情操”,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注重“理想教育”“健全人格”,致力培养优秀的高中生。
“海纳大讲堂”是学校打造的精品课程,邀请名家、安排专业老师来校授课,以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每星期举行一次。涉及“传统文化、社交礼仪、读书写作、演讲辩论、学习分享、运动艺术”等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多向成才的舞台,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励品课堂”赢得国家权威媒体的关注与好评。2016年,《中国教师报》向全国推介了大亚湾一中的“励品课堂”,“励品课堂”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6年全国课改十大样板。大亚湾一中被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评为 “深度教学实验联盟先进学校”。并荣获惠州市高中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课改的成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湖南涟源六中、湖南泸溪二中、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潮州高级中学、惠阳中山中学、广州科学城中学等先后来校参观交流,学习推进、实施课程改革的经验。
【记者】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