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摄影师:从暗房进入光影世界

工人在线
+ 订阅

△小伙子李尚奕热爱胶片摄影    郗建新/摄

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拍照成了一件特别简单的事,而且立等可见。然而20年前,摄影还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是少数人才玩得起的。从相机的使用到胶卷的选择,再到暗房里冲洗照片,每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知识。日前,记者采访了两位从暗房走出来的摄影师,为我们讲述过去那段胶片岁月。

依靠经验按快门

拍100多张拿不出一张成片

高建林是甘肃人,1996年开始玩胶片摄影。一开始,他用的相机是尼康F90X胶片相机,单位为他配备的。老高说,拍摄用的胶卷也是单位供给的。“当时单位给我们定了任务,每月4个胶卷,要完成20张图片的拍摄。”一个胶卷可以拍摄36张底片,可事实上,老高一开始只能拍出34张底片。“装胶卷是个技术活,要把胶卷放入相机卷槽里,抽出一定长度的胶片卡进卷片轴。胶片抽出长度不够,胶卷卡不紧就拍不上;胶片抽得太长又浪费胶卷。我刚入行把握不准,宁可浪费一两张。”

按照高建林刚入行的技术水平,4个胶卷共136张底片要拍出符合要求的20张图片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事。“胶片摄影不能即时查看成像,只能依靠经验按快门。如果经验不够,快门按多了,胶卷成本高产生浪费。快门按少了按慢了,错失有效场景,照片无效。”生手老高常常是用完了4个胶卷,一张成片也拿不出来,不得不自己额外出钱购买胶卷完成任务。

老高当时使用的胶卷大多是海鸥、东方、乐凯等品牌,一个胶卷的价格在7元至10元之间。柯达胶卷是行内翘楚,每卷20元左右。“当时用柯达的是奢侈玩家。”老高记得,有一次有人送了一卷柯达胶卷给他,他舍不得用,藏在家里。“直到胶卷保质期快到了,才拿出来拍照片。”

广州人李尚奕虽然是“90后”,但也痴迷胶片摄影,他迷上这个已经有6年。他租住的房间里不仅有老式相机、胶片、照片,甚至还有个小暗房。

李尚奕说,现在很多厂商已停止生产胶卷,他有很大一部分胶卷是通过网络从国外购买的。“邮寄到香港,然后我去香港将胶卷带回广州。”有时,他会去广州海印广场附近搜集胶卷。“那里是很多胶片摄影爱好者搜集老古董的地方。”

拍照片是技术活

洗照片更是技术活

胶片时代,拍照片是技术活,洗照片更是技术活。

高建林说,一个胶卷照完从相机里取出来后,要在暗袋里把胶片从胶卷里抽出来,卷好放进冲洗罐里;再把兑好的显影液倒进冲洗罐,控温定时;然后倒出显影液,冲洗干净再放入定影液;定影之后冲洗晾干,“胶卷”就变成“底片”了。

底片有点像缩小的X光片,要把它冲洗成照片还要经过暗房操作。

那个年代,老高在只有一盏昏暗红灯的暗房里,把底片通过放大机印到相纸上,然后把初步曝光的相纸放在显影液中轻轻地左右晃动,“不能随便动,要匀速”,之后再放入定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随时透过红灯观察照片成像过程,接着捞起相纸用清水清洗,晾干。整个过程约一个小时。期间需要用到的显影液、定影液,都要老高根据经验和照片风格自己配比。

照片冲洗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微小的调整,都可能带来最终成片色彩和层次上的差异。“新闻摄影追求真实,冲洗过程相对固定。而艺术摄影风格多样,温度、时间、手法、药水配比不一样,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老高说。

不过,自从用上数码相机,老高就不再进暗房了。“还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嘛。”而李尚奕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胶片摄影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方式。他熟稔地在暗房里操作着,将前些天拍摄的底片用清水冲洗后挂在洗手间晾干。“现在条件有限,冲洗照片要充分利用厨房、洗手间。”李尚奕说,他已经在准备布置一个空间较大的摄影工作室,暗房也会相应增大,到时冲洗照片的地方就不会那么局促了。

胶片相机逐步

被数码相机取代

近20年来,摄影技术的迭代很快。

高建林从1996年开始拍摄黑白胶片,到2000年接触了彩色胶片。4年时间,他熟悉了一整套黑白胶片的拍摄、冲洗技术,“经过暗房训练,我的摄影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0年,使用彩色胶片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彩扩机。“我们单位楼下一家照相馆有一台富士数码彩扩机,据说是花了一百万从日本进口的,我们经常去冲洗彩色相片。”从黑白时代进入彩色时代,老高引以为傲的冲洗技术被机器取代了。“彩扩机里有自动配好的药水,冲洗过程全自动,胶卷从这边放进去,照片一会儿就从另一边吐出来了。”

2001年,老高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更新了一代又一代数码相机。在追求时效的老高看来,暗房里精雕细琢地冲洗照片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快消费时代。

李尚奕2012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学习胶片摄影,他将之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艺术追求,并且开始在网上开店为人冲洗照片,用心经营。

这个年轻的摄影师对于胶片摄影有自己的理解。“胶片摄影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和沉淀,工艺成熟,而进入中国的时间却很晚,很多国内摄影师接触到胶片摄影很短,还没来得及消化胶片摄影的工艺,就被数码摄影取代了。”李奕尚说,胶片摄影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和挖掘的地方,这是他坚持把自己“埋入”暗房的最大理由。

   年鉴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同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照相机。

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张。至2003年,柯达冲印店布满了国内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区,“分享此刻,分享生活”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2012年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公司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宣告了摄影的胶片时代走向了穷途末路。

采写 |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兰兵

编辑 | 徐红秋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