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丨航展倒计时4天,这份安全应急手册学起来!

珠海应急管理
+ 订阅

43个国家和地区

770家参展商

超100架飞机

航展终于要来啦

鉴于航展这类大型群众性活动

人数多、规模大、安全问题较突出等特点

小编提醒大家

了解基本安全常识

掌握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一份超全安全应急常识

内容较长,收藏了慢慢看!

遇到踩踏事故怎么办?

遇到恐怖袭击事件怎么办?

遇到意外伤害怎么办?

遇到食物中毒怎么办?

如何预防扒窃?

如何预防“猝死”?

航展常见突发事件安全应急常识

一遇到踩踏事故怎么办?

身处拥挤的人流中时,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每届航展都举世瞩目,观摩航展观众数以万计。

一、远离拥挤人流

我们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当人群的数量和密度达到临界状态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推搡都可能演变成为踩踏事故。人群一旦移动起来就很难停下来,慌乱的人群,快速的移动,会释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光六七个人朝一个方向推挤所产生的力,就可高达1000磅(约450多公斤),足以压弯钢制的栏杆,推倒砖砌的围墙。

(一)如何远离拥挤的人流?

远离拥挤的人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1、珍爱生命,远离拥挤,不凑热闹!

2、一旦感到周围过度拥挤或者人群情绪过于高涨时,应该及时想办法离开现场。

3、一旦发现拥挤的人流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走来时,应该尽快想办法避到一旁。

(二)若被裹挟到拥挤的人流中怎么办?

当你发现自己被裹挟到拥挤的人流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前进方向时,切记不要停下、不要逆行、不要硬挤、不要试图超越他人,一定要站稳走好谨防绊倒或摔倒。

1、要与人流前进方向一致,停下或逆行最容易被人流推倒遭到踩踏。

2、要顺人流方向缓慢前行,试图硬挤或超越他人不仅白白消耗体力,还会使场面更加拥挤混乱,成为发生踩踏事故的导火索。

3、要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避免置身于人流的中央,因为踩踏事故大多发生于人群最为拥挤的中间部分,但也要避免被挤向墙壁、栏杆、玻璃橱窗等障碍物。

4、站稳走好谨防绊倒或摔倒,务必清楚地面的情况缓慢移动,也可以几个人挽臂成圈互相保护。

5、绝对不要弯腰捡掉落的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也不要弯腰捡鞋、穿鞋。

(三)若完全陷入拥挤的人流中央怎么办?

当你发现自己完全陷入拥挤的人流中,置身于人流的中央,切记不要停下、不要逆行、不要硬挤、更不要试图超越他人,那样很容易被绊倒或摔倒遭到踩踏。

正确的方法是:一边顺着人流前进方向移动,一边寻找任何间隙往人群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缓慢移出人群。

二、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受到重伤

(一)如何在拥挤的人流中保持直立姿势?

需要始终在拥挤的人流中保持直立姿势:

1、用双臂为自己撑开胸前的空间:若已身处于拥挤的人流中,伸出力量较大的手臂,手掌轻触前面人的后背,另一手握住这只手的手腕,双臂前撑使得胸前有适当的空间。

2、稳定重心小步地随着人流移动:不要停下或逆行,也不要强行逃离,过程中身体容易失去重心导致摔倒进而遭到踩踏。

3、务必清楚地面的情况缓慢移动:楼梯、草地、泥泞等都会使身体突然失去重心导致摔倒进而遭到踩踏。

(二)若有人在拥挤的人流中被绊倒或摔倒怎么办?

1、尽快把他拉起来。

2、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让后面的人知道前面有人摔倒需暂缓前行,不至遭到踩踏。

(三)若你在拥挤的人流中被人绊倒或摔倒怎么办?

1、尽快站立起来。

2、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让后面的人知晓前面有人摔倒需暂缓前行,不至遭到踩踏。

(四)若你被绊倒或摔倒后没法及时站起来怎么办?

1、保护头颈:双手十指交叉护住头颈部,肘部向前用双臂夹紧头部两侧。

2、侧身蜷曲:顺势侧躺在地,双膝并拢尽量前屈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切忌仰面朝天倒地,在致命的踩踏中,常见的是身体正面承受的压力和伤害。

3、挪出人流:做最大努力保持意识清醒,寻找任何间隙往人群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到移出人群。

二遇到恐怖袭击怎么办?

遇到恐怖袭击,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自保呢?

一、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一)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二)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二、如何识别恐怖袭击迹象

(一)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二)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三)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三、如何规避七种危险

(一)爆炸物可能放置在公共场所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或其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各种交通工具上。

7、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二)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有序撤离,不要互相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三)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

1、信: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2、快:尽快从“现场”撤离。

3、细:细致观察周围的可疑人、事、物。

4、报:迅速报警、让警方了解情况。

5、记: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四)在大型公共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避免拥挤、踩踏造成伤亡。

2、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场馆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

3、场内观众应按照场内的疏散指示和标志从看台到疏散口再撤离到场馆外。

4、场馆内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应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

5、不要因贪恋财物浪费逃生时间。

6、实施必要的自救和救助他人。

7、拨打报警电话,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五)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在陌生的环境里,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自身安全,要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需要时能尽快逃离现场。

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可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3、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4、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

5、简易防护,捂鼻匍匐。

可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烟雾较轻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和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如果身上着了火,不可跑动或用手拍打,这样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当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使用喷灭火器材灭火更有效。

8、遇到纵火恐怖袭击“七忌”是什么?

(1)忌惊慌失措。

不可惊慌失措,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所处的环境位置、起火点、起火原因和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

(2)忌盲目呼喊。

现代建筑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可用湿毛巾捂鼻口,匍匐前进逃离,紧急时刻呼叫时也不能移开毛巾。

(3)忌贪恋财物。

不要为穿衣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忌乱开门窗。

如房间充满烟雾,必须时,可打开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防止长时间开窗致使外面大量浓烟涌入室内,能见度降低,高温和毒气充斥,无法藏身。

(5)忌乘坐电梯。

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可能将你困在电梯,无法逃生。

(6)忌随意奔跑。

随意奔跑,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

(7)忌轻易跳楼。

在房间无法避难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此时可扒住阳台或窗台翻出窗外,等待救援。

(六)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除非有足够实力制服对手或其他特殊情况),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七)遇到枪击时如何选择掩蔽物?

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

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

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过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

4、选择形状易于隐藏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

四、遇到化学袭击怎么办?

(一)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化学恐怖袭击?

1、异常的气味。如大蒜味、辛辣味、苦杏仁味等。

2、异常的现象。如大量昆虫死亡、异常的烟雾、植物的异常变化等。

3、异常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当人受到化学毒剂或化学毒物的侵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恶心、胸闷、惊厥、皮疹等。

4、现场出现异常物品。如遗弃的防毒面具,桶、罐,装有液体的塑料袋等。

(二)遇到化学恐怖袭击怎么办?

1、不要惊慌,进一步判明情况。化学恐怖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的气味,异常的烟雾等现象。

2、尽快掩避。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分割侵袭和吸入。

3、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量逆风撤离;

4、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110、119、120报警。

5、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6、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

7、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三)在报警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

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位置、嫌疑人物、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

(四)紧急撤离危险现场应注意什么?

1、保持镇静,判明所处位置,及时撤离。

2、善选通道,不要使用电梯。

3、迅速撤离,不要贪恋财物、重返危险境地。

4、防护自身,注意避险;如用物品遮掩身体易受害部分和不靠近窗户玻璃,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以避免被推倒在地。

5、紧抓固物,巧避藏知,溜边前行。拥挤时,如有可能,要抓住牢靠的东西如楼梯,暂时躲避,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五)在公共场所有哪些“保护神”?

公共场所一般都有完善的防火,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

1、在公共场所部位,均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按钮位置,下推为报警电话。

2、走廊配有干粉灭火器箱,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

3、楼层内设有事故照明灯,可见 “紧急出口”标志。

4、在走廊或者楼梯,有消防栓,附近配有消防带。切记: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未完

下期,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遇到意外伤害怎么办?

遇到食物中毒怎么办?

如何预防扒窃?

如何预防“猝死”?

我们下期再见喔~

来源:珠海应急

编辑:珠海安监

你的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