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 面对5岁小朋友的这份简历,还请淡定、淡定、淡定……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巴扎黑  

一份“5岁小朋友的简历”日前在网络上火了。 

 

“现在已经会唱百首古诗”“英文年阅读量超过500本”“从两岁开始涂鸦,已经积累了150多幅作品”“四岁半开始学钢琴,现在准备考英皇二级了”……仅仅这些简单的描述,就已经让很多网友感叹“我这辈子都比不过这孩子了”。  

尽管后来孩子家长向外界表示“走红是意外”“现在想低调处理”,然而眼见着别人家的孩子似乎从起跑线就开始领跑,很多网友除了感叹,自然还有焦虑。  

比起诸如这样的简历到底谁做的、家长有无必要把5岁的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装得满满当当,笔者更关注由此触发的社会焦虑。一个社会的焦虑往往由比较而生,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价值和结构不断多元化且急剧变化的社会,就业、身份、财富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差异,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个体焦虑,关键是如何理解和看待这种焦虑。  

就比较这件事本身来说,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参照系。比如有人拿这位小朋友简历中的阅读量、画画数量来做比较,却忽略了阅读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显然容易得出误导性结论。此外,比较还应该关注到每个人自身的个性、客观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简单地套用一个标准、一套逻辑,反倒容易引发焦虑。  

笔者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并不是为了掩盖不同,寄希望用阿Q式的自我安慰来消解焦虑,而是想说假如一定会存在诸多自觉和不自觉的比较的话,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比较。就此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是重要的。一是从比较的差异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毕竟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二是从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天才、全才,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才会更快乐。  

这听起来像“鸡汤”,但无论如何一个人都不应该因为比较产生焦虑而迷失方向。

【校对】居伟强

编辑 陈明诗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