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为什么金大侠的离去这般震撼?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刘菁华

从昨天到今天,金庸先生离去的消息刷屏式传播。“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许多网友都在诉说自己心目中的“金大侠”。

此刻只聊金大侠!为什么他的离去这般震撼?

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吧!金庸先生作为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恒星,已然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他的武侠文化已是中华文化及其折射出的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部分!

金庸先生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充满传奇,他的成就涉及多个领域,而且非凡、巨大、辉煌。但是,他为老少妇孺、中外所皆知的,则是通过他那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得懂、看了就喜欢上的武侠小说及其相关影视演绎作品。《纽约客》有一篇文章关于金庸先生的描述,“他以笔名金庸广为人知,其作品在华语世界的文化流行程度大约等于‘哈利波特’与‘星战’之和。”

金庸先生通过他的武侠世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关于善恶、是非、正义、爱情、友情的合理答案,了解关于时代、历史、文化、诗歌、科学等丰富的知识,体会关于理想、个人与家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不知不觉中影响、塑造每一个读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影响是一种烙印,刻上了就是深远的、久久不会消除的。

而这个效果,正是金庸先生在《金庸作品集》的新序言中所言的创作目标:“武侠小说虽说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的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湎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象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象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金庸先生的这种创作情怀和精神,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所言,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超越雅俗的,武侠的精髓在于“侠是灵魂,武是躯壳”,其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产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于其通过武侠书写人性、展现历史,这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不一样,守护着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精神所系。

而文学评论家白桦认为,金庸在武侠写作上,构筑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他的离去,也是他所代表的武侠小说时代的结束。金庸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财富,是以人文为内核的武侠小说,现在很多武侠小说只能看到体力、武力、自然、神秘,没有金庸写得丰厚,没有他写得那么荡气回肠,也没有他留下的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是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金大侠的“粉迷”,与其说我们喜欢的是金大侠笔下的“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不如说我们喜欢、迷恋的是金大侠所构筑的江湖世界所反映出的深厚文化及其承载的优秀传统价值氛围,不如说我们喜爱的是金庸先生笔下一个个“仗剑走天涯的大侠”所反映出的为国为民、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的情怀。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及与其同时代的梁羽生、陈凡等武侠小说作家)创造或是升华了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的民间侠义文化,这正是中国民间生生不息的一种价值、正能量!

所以,无人不知金庸!

如今,金庸先生真的走了,他“大闹一场”几近一个世纪,给世界留下了一个还将继续说、永远说不完的江湖,然后去若朝露,悄然离去了。

从一次次的假消息到现在不得不相信金大侠真的走了,金大侠再次搅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那或近或已远了的“仗剑行走天涯、行侠仗义”的江湖梦,我们对金大侠有太多的不舍,希望他还在那。他在,江湖梦就在!

他走了,江湖何觅?

他走了,何处去再读武侠小说?

他走了,不止带走了一个时代,他构筑的武侠文化就真的断层了!

【校对】冯志坚

编辑 许晓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