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幼儿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未来,具有广府特色的“文溪雅荷”广州市幼儿园实验课程或将在全市铺开。其中,凸显本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的场景化课程是该实验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国内首创。
场景化课程凸显“广州味”
“曾经的刺绣课,我们更多是告诉小朋友刺绣的基本工具和简单步骤,但在场景化课程中,我们会引导小朋友在西关文化场景中认识刺绣。”在10月30日举行的广州市“文溪雅荷杯”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设计竞赛上,88位教师现场解说和答辩,展示了场景化课程的成果。在每一个幼儿园的空间和活动设计案例中,都充满了广州味、生活味。
以往,因为幼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很多教育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与教育经验来组织安排的。通过竞赛推动场景化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比赛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幼儿个体,幼儿与同伴间的学习、互动和体验,促进我们思考、研究、实践。”参赛选手、番禺区北城幼儿园保教主任王隽枫说。
广州市第一幼儿园保教主任刘湘丽说,在广州这样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国际化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孩子身边可挖掘的场景学习资源很多,除了幼儿园内,还有坐落在他们身边社区、场馆,比如西关永庆坊、广东省博物馆、北京路、沙湾古镇、广州地铁等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将教育融入生活和文化点滴中。
“文溪雅荷”课程防止小学化倾向
此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在多年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广州11个辖区共1626所幼儿园课程进行质量调研,于今年年初启动了“文溪雅荷”广州市幼儿园实验课程的研发工作。初步研究成果已于今年9月份在广州实验教育集团南沙实验幼儿园应用。点击查看详情
据悉,场景化课程基于广州幼儿的本土生活圈,第一阶段着眼于幼儿园室内外15个区域,研究各个区域的核心学习经验和场景设计和课程化,第二阶段将在幼儿园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广州社区、场馆的场景化课程。
“场景化教育融合了人与人的资源、设备的资源、内容的资源,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游戏活动,把教育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广州市教研院院长方晓波表示,文溪雅荷课程下的场景是指在一定场地、设备、材料等支持下的综合性学习环境。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科科长张琼表示,场景化课程的实施将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如果都实施场景化教学,教学都包含在活动当中,自然就不会讲知识了。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的调研案例中发现,“抢跑”的学生不仅不会“跑得更快”,还会因为养成了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效果。
【记者】陈芳庭
【通讯员】李渊浩
【校对】符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