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看40年”之“玩转广东”②通讯篇
▲视频:这些“说想你”的方式,你用过哪几种?
“1326 1311 2506 2519 0427 3932”
这不是简谱,也不是数学逻辑题,这样一串数字,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喜乐:
“孩 子 昨 晚 出 生”
1989年2月某天深夜,邮递员敲开了深圳翠园中学老师郭小斌的门,递给了他这份短短6个字却满载希望的喜悦。在1988年到1990年期间,他和远在福建的家人都是通过电报了解彼此的生活。
据郭小斌说,一开始发电报7分钱一个字,7个字起算,后来涨到每个字0 .14元。
打工仔惜字如金,大家笑称电报发多了能提高语文水平,因为每封电报发出去前都要反复斟酌、推敲,文字精炼的同时意思要表达完整,对发电报的人来说,确实是个考验。
当然,生活除了喜乐,更有哀怒,19岁来到深圳的苏宏就深有体会。
当年的他耗时一个月,将发电报常用的3000个字中每个字的电报码记住,“1367家,2589有,1838急,0057事。”这四个字是苏宏最怕收到的,这串数字是否也刻在那个年代的你心中?
“哔——哔——”
传呼一响,黄金万两。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BB机(传呼机),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一部进口数字BB机要1000多元,中文机要2000多元。“挂个BB机,走起路来都特别带劲,特神气。”回忆起使用BB机的年代,清远的林先生觉得特“幽默”。
“越是人多的时候,越希望它能神神气气地叫上几回。朋友聚会的时候,BB机一响,马上就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临别时,还得说上一句‘有事就call我啊’,感觉有面子极了。”
赵先生也是较早使用BB机的人。赵先生记得,那时候,BB机就跟手机一样是商务人士的身份象征,“因为初期能买BB机的人不多,其他人见你有BB机,就觉得你‘身价’不菲。”也因此,赵先生的BB机为他见客户的时候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不像现在能随意设置来电铃声,当年的铃声基本一致,“哔哔、哔哔……”,每次同质化的铃声一响起,都会引起BB机一族神经质般的条件反射,迅速低头查看自己的BB机。
还有一则凡使用过BB机的人都知道的笑话。一人深夜熟睡,突闻枕边BB机响,疑有急事发生,便急忙开灯去看,只见BB机上写着:“姿势不对,起来重睡。”
很多“90后”“00后”不知道的是,今天仍在用的网络语言之一——数字语言,其实你爸妈年轻时都玩过了!
1997年时,一首名为《数字恋爱》的歌曲,伴随着数字密码的流行,成为寻呼机还处在“数字时代”时的一首流行歌曲。当时,在时尚的年轻人中,知道的数字密码多寡成为判定时尚与否的标杆。
不知那群用数字表达爱意的少年,最后是否追到了心爱的姑娘。
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腰挂BB机,手拿大哥大。
深圳人曾夸大哥大“一机在身,走遍世界”。这块当时就要一万元人民币的“大砖头”,令月工资只有几十块或两三百块的工薪阶层只能望“砖”兴叹。
1985年5月16日,南方日报头版刊发一篇文章《请勿“煲电话粥”》。
文章里说:有些人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地谈天说地扯闲话,一扯就是二三十分钟,有的甚至长达一个多小时……“煲电话粥”的人,很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
对此小南只能说,当年能用大哥大“煲电话粥”的人,用今天的话形容大概就是——家里有矿。
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讯手段变了。
聊天室、OICQ、网易泡泡等线上聊天工具呼啸而来,老广们搭上这辆时代列车,生活方式也被一根网线改变。
QQ、微信现代人都很熟悉,但对于聊天室、网易泡泡,年轻人可能不大了解。
最早的网络社交估计应该从聊天室开始谈起。
那个时候,先要练就一身快速打字的本领,然后给自己起个非常理想化的网名,比如“忧郁王子”或者“梦幻公主”之类的,就能去聊天室鬼混了。过去各大门户,都有自己的聊天室,各种类型都不同。
现在用微信表情包的人们可能无法想象,当时那些没有什么装饰,也没有表情符号,单用冒号和半括号就表示笑脸和伤心的页面就是人们网上交流的场所。而且每个人在聊天室里的话语都是全室人能看到的。
可能现在的人早就忘了当年对聊天室的狂热,学生们是怎么把每天的零用钱都省下来去网吧,不是为了联机打“帝国”,而是跟那些陌生人胡扯一通。
遥想泡泡呱呱坠地的2002年11月,那真好似一个豪门独子,内有万千宠爱,外有无边艳羡。
泡泡是丁磊的战略级产品,三十多人的独立团不归属任何部门,直接向丁磊汇报。它能火起来得益于其“送福利”的意识:2003年底,泡泡推出挂泡泡送短信的活动。最开始挂一天泡泡,能兑换短信120条。到最后挂一天泡泡,只能兑换2-3条短信。
不少人都还记得,早晨一上班就打开电脑,然后登录QQ和泡泡,在QQ上沟通、聊天,但是在泡泡上却什么也不做,就是挂着。
从腰间别着“火柴盒”,手里握着“大哥大”,到如今随时随地揣着智能手机,以前的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网上购物、扫码支付、步数计算,我们的生活已和手机紧紧绑定在一起。
就在1个月前的“双11”,天猫全天成交额达到2135亿元。这其中,广东人“买买买”能力再度蝉联第一,这已是老广们从2014年以来拿下的第五次“剁手能力者”认证。
智能手机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不用说,你都懂~
岁月变迁,无论当下还是以前,每一次铃声的响起,都代表你正在被挂念。
这,也是幸福生活的印记。
部分内容来自南方日报
【策划】罗彦军 张西陆
【视频脚本】李珩丹
【视频制作】陈明记 郑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