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警钟再次敲起!“综艺一哥”李咏患癌离开,如何科学直视癌症?

粤有料
+ 订阅

文|有料哥

今晨,我们听闻一个悲伤的消息,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病去世,年仅50岁。

他的妻子、央视导演哈文在微博中写道:"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听到这个消息,有料哥和很多人喜爱李咏的观众一样,难以置信,更感到万分惋惜。

癌症,这个素来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在中国,每年新诊断癌症病例429万例,总死亡281万例,相当于每分钟约8.2人确诊为癌症约5.4人死于癌症。

面对"癌症",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它?如何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它?10月29日下午,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博士、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笔名:菠萝)做客“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细细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癌症真相"。有幸去到现场听课的有料哥,替大家好好总结了一下!

癌症是个"慢性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015年,中国患癌人数是430万,死亡280万人,癌症发病率其实只排在全球的70多位!排在全球前20位的几乎全都是欧美环境特别好的发达国家。

WHY?发达国家不是会比较防癌吗,为什么患癌率反而这么高呢?

事实上,所有的癌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指数上升的。

李治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以前,很少听说皇帝得癌症比较少,是因为御医厉害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死的早,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是39.2。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正在大幅提高,未来癌症发病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比如,2018年广州的基本人均寿命已经80岁,已经在癌症最高发时。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准备,不能躲,躲是躲不掉的。

在中国,这5种癌症最高发!

在中国,有5种癌症是高发的,也被称为"穷人癌",就是经济不发达地方癌症发病率比较高的,分别是鼻咽癌、胃癌、宫颈癌、食道癌、肝癌。

与其他癌症不同,这五种癌症不是主要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因此,这五种癌是唯一在发展中国家比欧美高的癌症发病率。

据李治中博士介绍,中国的肝癌特别多,肝癌发病第一大风险因素就是肝炎病毒,乙肝、丙肝。全世界肝炎发病最高的国家是哪里?是蒙古,蒙古是全世界罕见的乙肝和丙肝非常多的国家,中国是乙肝非常厉害,全世界超过一半的肝癌患者在中国。

此外,还有几个因素导致我们的肝癌比较多,一是爱喝酒,中国人基因代谢酒精的能力较差,喝了酒就脸红,喝酒以后就会变成乙醛,乙醛是强致癌物。还有就是黄曲霉素,这是强致癌物。第三个就是中国人喜欢喝中草药,中草药里有一种马兜铃酸,它相当于慢性毒药,有人做了对肝癌病人的基因检测,发现中国有一半肝癌患者有马兜铃酸突变的标记。在我们不了解科学的时候,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科学知识之后,一定要避免,不是天然的东西就是好的!

有料哥提醒大家,食管癌是我们老广要特别注意的。患上食管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喝烫的东西,65度以上的东西被国际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喝咖啡、喝粥或者是喝汤都是这样,老一辈人都特别爱告诉我们趁热喝,其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听完讲座,有料哥替大家总结一下,一共有9个因素跟癌症发病率有关:

1、 烟酒

2、 缺乏运动

3、 不良饮食习惯

4、 缺乏膳食纤维

5、 慢性炎症

6、 电离辐射

7、 感染

8、 免疫缺陷

9、 环境污染

男性更易患癌竟是因为长得高?

李治中在演讲中提到,根据美国的统计,男性42%,女性37%一辈子都会遇到癌症,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这些小知识你也需要知道哦:

男性生活习惯总体比较差,抽烟喝酒比较厉害,尤其是抽烟

生长激素对于癌症的发生比较相关,有统计证明,个子较高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

女性虽然癌症发病率较低,但在35-45期间发病率比较高,这是因为女性高发的乳腺癌相对来说是在较年轻时出现的。

中国女性患肺癌竟是因为……?

大家都知道抽烟是肺癌的诱因之一,美国的女性肺癌患者有85%都是因为抽烟。然而问题来了,中国女性肺癌患者恰恰相反,有85%是不抽烟的。

有料哥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女性会接触,但是美国人不会的?

答案就是蜂窝煤、煤球、柴火这些固体燃料啦!

有(上)些(了)阅(年)历(纪)的人就知道,以前的固体燃料常被用来取暖、做饭。云南宣威是罕见的女性肺癌发病率比男性更高的地方,因为那里是集中产煤的地方,附近女性大量得肺癌。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厨房油烟

中国做饭的几乎都是女同志,以前大家都没有保护意识嘛。而最危险的东西是什么你知道吗?是烧烤时产生的PM2.5!以后大家吃烧烤的时候要感恩烧烤师傅,真的是用生命在烧烤。

预防>筛查>治疗,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预防>筛查>治疗,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说起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问怎么治?又研发出了哪些抗癌新药?

在李博士看来,预防的效果远远大于筛查、大于治疗。据介绍,所有的癌症,需要20年左右才会形成发生,所以中间有很多时间可以进行干预,如果尽早发现的话,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到了晚期,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也非常微弱。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针对性的筛查并预防呢?李博士指出,不同癌症的筛查手段也是不一样的,几乎所有靠谱的筛查手段都只能筛一种癌症。比如,比如乳腺钼靶、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不同的癌症需采取不同的筛查方式。所以,指望通过一次体检来完成所有癌细胞的检测是万万行不通的。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了解自己,进而了解哪些与自己生活习惯、基因相关的癌症可能成为高发病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筛查。

如果你是一个吸烟的男性,你知道自己吸烟了,知道自己是肺癌的高危,就应该去做针对肺癌的筛查,就是低剂量螺旋CT,没有任何东西比它的筛查更有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而不是越贵的检查越好!

这里有料哥要划重点啦!不同癌症的筛查手段都不一样,比如乳腺钼靶、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

坚持治疗,每个新药的出现都是一种希望

李治中还认为,有一些中国人一得癌症就爱去找偏方,这是因为对癌症的认识有局限。他在举了个例子。

有个人叫刘正琛,北大数学系毕业,保送光华管理学院,很不幸在他研一时被发现得了慢粒白血病,万幸的是他是在合适的时间得了这种"合适"的癌症——因为就在2001年他被诊断为这个癌症时,一个新的靶向药物格列卫上市,让他成了中国第一批尝试这个药物的人,结果他到现在还非常健康。

虽然他的体内依然携带着癌细胞,不能停药,一停药有可能会复发,但是每天口服这个药物就能够把疾病控制得非常好,而且他还结婚生子了,他太太也是慢粒白血病患者。这告诉大家,即使当时被判死刑,但是一个新药的出现,就有可能存活。

希望大家都认识到,发病率高不代表死得多。很多中国人对白血病有很强的恐惧,主要原因就是在很多影视剧里,如果想让一个主角死掉,就让TA得白血病。所以这些影视剧给大家造成了很强的误导。其实,白血病是所有癌症中治愈率比较高的一个病种。如果有条件,希望患者能坚持治疗,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够成为下一个治愈你的东西。

我们能做什么?

如何防治癌症?

世界癌症基金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曾联合提出防癌12条建议,如下:

1.戒烟限酒。这是防治所有慢性病的必要举措。

2.保持良好心态。这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瘦。不包括糖尿病病人。

4.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身体活动。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5.避免喝含糖饮料。限制摄入高能量食物。

6.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全麦和豆类。

7.限制红肉摄入,避免摄入加工的肉制品。

8.男性每天不超两份酒,女性不超一份。(一份酒精含量10-15克)

9.限制盐腌食品或用盐加工的食品。熏制食品也要少吃。

10.不用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医护人员吃保健品的也并不多见。

11.母亲对婴儿最好进行6个月全母乳喂养。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12.癌症患者治疗后应遵循癌症预防建议。

政府能做什么?

降低药价

比如说乳腺癌的药物,价格降低了90%以上,但是问题是一下就断货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需要这个药,所以现在的供应也是问题。降低药价非常有用,进入医保的药能够降低70%到90%的水平,确实是非常好的利好。

减少神药

 "神药"基本只在中国卖,而且卖得非常好。上次我看中国卖得最好的10个药物和欧美基本没有什么交集。我们要先把一些不靠谱的东西扔出去。

发展经济

当你钱多了以后,很多事情都好办。等我们经济发展以后,也许药费看起来就没那么夸张了。

我能做些什么?

加强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多省钱。

配置保险

我们去了美国就是强制买医保、买商业保险。美国医疗很贵,但是美国癌症患者每年支出的钱低于中国人。因为美国大概只有10%是个人支付的,多数都是政府、商业保险等来支付你的费用。在中国现在个人支付至少超过30%,癌症这块肯定更高。

规避骗局

魏则西花了20万去做了一个生物疗法。有料哥提醒大家注意,没有数据支持某个东西是靠谱的,那就只能说它肯定是有问题的。任何事情,不要相信个例,不要说隔壁老王治好了你就盲从,因为你的肿瘤和隔壁老王不一样。故事都是可以编的,你唯一能相信的东西就是数据和文献。

癌症治疗的知识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你处在焦虑、绝望的时候,还能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你肯定能省很多钱,而且也能活得很长命!

(点击链接观看完整直播内容)

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

近年来,不少著名主持人的去世引发大家的惋惜。

2009年,主持人罗京患淋巴癌去世,年仅48岁。他曾主持《新闻联播》等节目。

2013年,主持人王欢因患乳腺癌去世,年仅41岁。王欢曾主持过《东西南北中》等节目。

2015年,主持人方静患癌去世,年仅44岁,曾主持《焦点访谈》等节目。

2017年,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主创办人、主持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去世。

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

有料哥提醒,从疲劳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诱发癌变。

来测测自己的疲劳值吧!

得知李咏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都在表示哀悼时思考: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李咏来说,他在2014年的这条微博里,或许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李咏老师,一路走好。

【策划】南岸

【剪辑】郑一见

【文字】实习生邹关琳 王佳欣 陈海燕 

【校对】符如瑜

编辑 陈海燕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