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是很多家长忧心的问题。10月27日,“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惠州站”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该活动旨在传播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推动全社会对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关注。
97%家长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此次活动一共吸引120多组家庭报名,活动现场,不少家长给孩子现场测起了身高。对照《身高对照表》,在120多组家庭中,30多位儿童有矮小症,而其余则全部存在偏矮的情况。
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琴介绍,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知识的了解非常不足——97%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进补……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张琴介绍,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干预,家长应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就可诊断为矮小。”张琴解释道,在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张琴介绍,身材矮小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干预治疗的反应越敏感;另一方面,身高干预的费用跟孩子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干预费用就越高,3-12岁是身高干预的黄金时间。
干预身高应到正规医院专科
“国内孩子接受身高干预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张琴介绍,如果开始干预年龄偏大,生长期就短,达到遗传身高的可能性较小,及早干预可最大限度提高孩子的成年身高。
“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孩子长高的可能性越大。
对家长而言,该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呢?张琴指出,除遗传因素外,在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乱投医,或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身高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张琴介绍,由于身体有追赶生长机制,生长激素替代干预治疗可使大部分个子矮的孩子最终身高获得改善,只要干预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目前,生长激素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改善身高的安全有效的药品。
【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徐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