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镇以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红色革命历史,最大程度保留、还原古驿道历史面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提高红色之旅的吸引力,进一步擦亮平远八尺的红色文化品牌。
在角坑村村委,记者看到,由旧舞台改建的红色文化展厅和特色党建阵地已经修建完毕,展厅内挂着一幅幅附有历史资料图片的红色文化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前来参观。而说起八尺的红色历史,当地村民老伯肖明炬显得很激动,他表示从小就听家中的长辈说起过,希望可以把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勉励后代。
角坑村村民 肖明炬:听我们祖宗讲民国十八年,我们角坑村是白区,上磜和下磜是红区,梅州岃是(省)界线,国民党的指挥部就设在田寮下背后。一定要发扬光大(红军精神),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该红色文化展厅和特色党建阵地是八尺镇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八尺古驿道作为盐上米下的商贸路线,在抗战时期也是红色政权的传播路线,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毛泽东同志《寻乌调查》曾多次提到八尺,红四军也到八尺开展过革命工作,沿线保留了马栏铺红军宣讲旧址、角坑村红军标语墙、雪风庵红色交通站、金溪交通站旧址、八尺事件遗址、排下红军标语墙、德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
八尺镇镇长 卓巩:对历史的还原主要表现在毛泽东的寻乌调查里面,其中有20多处讲到平远,有10多处讲到八尺,我们把角坑村这个古驿道文化结合起来,一个通过古驿道来寻找红色文化,再现当年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历史。
同时,八尺镇还通过三个模式来展现红色历史,把古驿道建设成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革命精神在八尺传承和发扬。
八尺镇镇长 卓巩:我们有(三个)模式,一个通过古驿道的修复来展现当年红军走的路,第二通过历史文化材料在三个节点的展厅里面来展现红色历史,来教育我们后代,第三通过古驿道的修复、乡村振兴战略来提升我们现在的全体党员包括镇村的全体党员来参与古驿道建设,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来参与新时代新战略新要求(的贯彻),把中央的精神、广东精神体现在我们落地生根方面。
记者:路招、洪扬
制作:平远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