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成雪豹及栖息地在中国!调查报告建言采取多项措施加大保护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长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上,被誉为“雪山之王”。然而,究竟有多少只雪豹?这是一个所有雪豹研究者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全世界雪豹数量为4500只至7500只,其中,中国的雪豹数量为2500只至3500只,达全世界雪豹总量的60%,中国也有全世界60%的雪豹栖息地。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2018年10月23日,“中国雪豹保护网络”成员单位在北京发布了《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深入剖析了中国范围内的雪豹面临的生存威胁,建议中国到2023年,完成全国20%雪豹适宜栖息地调查,建立7个重点保护地的巡护监测管理系统,建设5个社区保护示范地,完成5个重点省区的雪豹景观保护规划,加强“中国雪豹网络”建设,助力中国高寒山地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拍摄于青海玉树昂赛乡的雪豹。来源:《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

我国雪豹数量调查覆盖面积仅占栖息地1.7%

雪豹分布在中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12个国家,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山脉、祁连山脉等地,都是雪豹重要生活区。

据“中国雪豹保护网络”发布的《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显示,“全球雪豹种群评估行动”目标是在20%的雪豹栖息地内进行雪豹数量调查,而我国的雪豹数量调查覆盖面积仅占雪豹栖息地的1.7%,这距离20%的目标相差很远,不过与全世界调查的平均水平2%差距不大。

全球重点雪豹景观、全国保护区和雪豹分布位置关系图。来源:《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

其中,青海省雪豹调查的完成面积最大,占全省雪豹栖息地的4.44%左右。其次,是甘肃省雪豹国家公园内的调查,占甘肃雪豹栖息地的4.06%;四川的雪豹调查占栖息地的2.85%。

全国雪豹调查分布图,草绿色区域为“雪豹潜在栖息地”,红色区域为“未发表调查区域”。来源:《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

南都记者了解到,“中国雪豹保护网络”是一个由科研机构、民间组织以及保护区等共建的中国雪豹保护联盟,诸如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都是它的成员单位。

“基层保护部门能力不足”是雪豹保护最大挑战

南都记者在《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全国范围内雪豹生存威胁主要为基层保护能力欠佳、气候变化、社区保护动力能力不足、人口增长和贫困。

南都记者注意到,青海省对雪豹生存威胁评级最高的是“基层保护部门能力不足”,林业部门及保护区人员不够、资金有限、能力有待提升,雪豹保护专项工作基本都没有;其次是“流浪狗的威胁”,由于藏獒市场崩塌,导致流浪狗问题普遍存在;再次是“栖息地破碎化”,大尺度上道路建设和人类聚居地将雪豹核心栖息地分割开,局部还受草场围栏影响。

拍摄于青海玉树昂赛乡的雪豹。来源:《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

在四川省,威胁评级最高的是“基层保护部门能力不足”,以及“人口增长和贫困”,人口增长和贫困直接影响高山草甸放牧的强度。排序第二的是“缺乏跨境合作”,雪豹栖息地跨行政边界、跨保护区,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联动。再次是“家畜竞争导致的猎物种群减少”,高山草甸放牧情况严重,特别是在邛崃山等地,近年来还有加剧趋势。

在甘肃省,威胁评级最高的是“基层保护部门能力不足”,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不足,巡护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雪豹及栖息地的保护管理规划等问题。其次是“盗猎、误杀等导致的猎物种群不足”。第三的是“针对其他物种下毒、下套等导致的误杀”,尤其是甘肃临夏长期以来作为动物皮毛交易中心,使甘肃的野生动物盗猎案件高于其他省。

建议未来五年完成全国20%雪豹适宜栖息地调查

南都记者看到,《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中建议,到2023年,中国完成全国20%雪豹适宜栖息地调查,建立7个重点保护地的巡护监测管理系统,建设5个社区保护示范地,完成5个重点省区的雪豹景观保护规划,加强“中国雪豹网络”建设,助力中国高寒山地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完成全国20%雪豹适宜栖息地调查方面,目标是依据当前国际先进的调查标准和科学方法,抽样调查20%中国雪豹栖息地,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准确估算中国雪豹种群数量。其中,根据调查空缺分析,建议重点关注新疆天山西部区域,以及西藏冈底斯山与念唐古拉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拍摄于青海玉树昂赛乡的雪豹。来源:《中国雪豹调查与保护报告2018(征求意见稿)》

建立7个重点保护地的巡护监测管理系统,是因为在中国雪豹分布区内,部分保护地拥有健康的雪豹种群。这些重点保护地包括祁连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5个社区保护示范地,是因为中国现有的雪豹保护地体系,仅覆盖22%的雪豹分布区,中国绝大多数雪豹生活在保护区外,它们与农牧民为邻,这就需要协调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与雪豹保护,当地社区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决定雪豹保护的未来。目标是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雪豹分布重点省区,至少建成5个社区综合保护示范地。最重要的是,建立人兽冲突缓解机制,试点事前防御措施和事后补偿方案。

制定5个重点省区的雪豹景观保护规划,是因为我国的雪豹保护工作已进入综合发展阶段,需要通盘考虑并举优化保护资源配置,在景观尺度上实施系统化保护干预,是中国雪豹保护的关键步骤。建议在未来五年内,在雪豹调查和监测、保护地能力建设和社区保护示范的基础上,重点省区形成全局性的保护策略和行动方案。目标是完成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5个雪豹重点省级雪豹保护规划。

采写:南都记者 吴铭

编辑:张亚莉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