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打磨
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古拙的气息
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中,拥有许多数不完的东西值得去欣赏和研究,而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无疑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在我们阳山这里,又有哪几颗“明珠”呢?
学发公祠
王小卡 摄
王小卡 摄
学发公祠始建于1923年,是由晚清到马来西亚谋生的爱国华侨朱海均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的。
公祠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逾万平方米,共分前、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其中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其宏壮规模是北江数府州所未有,又被誉为广东“小布达拉宫”。
广州珠影网络文化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影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
学发公祠除了具有客家建筑连体排屋的特点外,还大胆地引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
例如前座还是古墙木雕窗,而后座却变成了圆拱型的教堂式洋房,两座相隔不过三米;又如这一秒你还流连于透光的四方天井,下一秒却登上了西洋韵味的露天阳台,同时楼顶还设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城堡……
另外,公祠各处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浮雕图案,中西风格既有区分又有结合,设计者的匠心就在一砖一瓦之间可以窥见。
王小卡 摄
王小卡 摄
地址: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村
东观别墅
东观别墅始建于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是黄鸿猷将军四个儿子及其子孙的居所,属府第式客家民居。
别墅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3777平方米,其屋檐、门窗、大厅、屏曲等都如同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如今东观别墅是县内唯一现存的别墅,在“文革”期间,它还曾一度成为广东省档案馆库房。
地址:阳山县黎埠镇均安村
信善楼
信善楼始建于1926年,是由南洋侨领、富商李谨初出资修建,曾是李氏父子创办私立虎岗中学的校址。
主体建筑呈“田”字形,二层通回廊,共有108个房间、8个大厅,这里曾经入住过36户人家,可见其辉煌历史。
瓦檐、梁柱、屏风、金字架等构件都刻有的木雕艺术,并且门窗装饰还带有西洋风格。
如今的信善楼可谓是历经沧桑依然犹存,洗却红尘后又有别样新!
地址:阳山县黎埠镇大陂村
潭村古村落
潭村古村落是目前阳山保存最好的村落之一,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千余间独特的古别墅、镬耳楼等建筑。
这里房屋密集,屋与屋之间既独立又相连,除了大门小门以外四周几乎没有空隙。村内大街小巷都是用青石板铺成,它们纵横交错,巷巷相通。
在建筑方面,这里多是一厅二房二廊一天井的独立单元房屋,属县内少见的建筑形式,非常值得一看。
地址:阳山县七拱镇南端四公里处
莫屋古村落
莫屋古村落为镬耳楼群,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间即1760年,是由莫作凡和莫如龙父子二人出资兴建,占地面积5191平方米,共由十六幢四路南北纵向屋宇、三幢三层的大楼和四周围墙构成。
屋宇的山墙为清代特色的锅镬形,墙高六米多,厚达四十多厘米,青砖到顶。门口用麻石镶嵌,大门由硬木厚板做成,外加厚重的樘栊门。
大屋分为上屋和下屋,其中下屋为父亲莫作凡所建,屋内地面铺一式青砖,屋外巷道砌青石。
▲下屋内门楼
▲下屋贡元门楼
而上屋则由儿子莫如龙所建,巷道则全用麻石铺砌。上下屋的设计和布局完全相同,取乾巽加壬丙易卦以兴文风。
▲上屋西门进士门楼
地址: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
孙中山七卫士故居
在阳山县城南边的七拱镇石角塘村里有一片气派古朴的镬耳屋群,该建筑群始建于嘉庆、道光年间,是由四大镬耳屋组合而成。后因其出了七名孙中山先生的贴身卫士而又被称为“孙中山七卫士故居”,并于2007年被列为阳山县重点文物保物单位。
整个故居共有6座客家镬耳楼,10多座九厅十八井式客家围屋,80间房,一栋中西合璧的将军楼,以及突出防御尚武的四方围城,并内设枪械作坊、粮仓、磨房、柴房、厨房、厕所及水井等整套生活设施,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乃粤北罕见。
▲将军楼
▲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镬耳楼
地址:阳山县七拱镇石角塘村
周末到啦
来 源 | 阳山旅游订阅号
动图来源 | SOOGIF
编 辑 | 陈晓茵
校 对 | 喵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