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66岁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一群人

水韵西南
+ 订阅

走进位于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的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健力宝”),浓厚的党建氛围令参观者印象深刻:生产车间里,鲜艳的“党员示范岗”格外醒目,党员人数占全体员工15%,企业高管几乎全部是党员。

“民营企业发展靠市场,为啥搞党建?”“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建工作难以触及每个党员,党建有何用处?”“民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怎样搞党建?”曾经,在“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不被多数人理解,而他毅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哪里有党员,就把党建阵地建到哪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水区西南总商会党委书记陈绍初“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八年如一日,用坚定的信念,破解“两新”组织党建难题,由“一点红”带动“一片红”。2017年,三水在全市成立首个商会党建专家工作室——陈绍初党建工作室,陈绍初先后与全区50名“两新”党务工作者“结对子”,以“传帮带”推动三水“两新”党建成燎原之势。

老党员退休不褪色,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佛山市三水区隐雪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饮料制造企业,自从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员工们的精气神有了大变化。

去年,隐雪公司全力创建省级工程中心,必须攻克分离提取技术难题。关键时刻,党员不畏困难、冲在最前面,全体技术员“5+2”“白+黑”埋头苦干了一个月,谁也没有怨言。隐雪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陈思奇回忆,“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初哥功劳最大”。

陈绍初(右)为新一批学员颁发师徒协议书。/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摄(资料图片)

陈思奇说的“初哥”,是三水区西南总商会党委书记陈绍初。这位66岁的老党员,有着近40年党龄、20年党务工作经验。

1979年,陈绍初入职西南手套针织总厂,从业务主管做起,一直做到厂长。高峰时,该厂拥有800多名职工,当时工厂里设有党支部、党总支,身为党员的陈绍初,看到了党组织凝聚职工向心力的巨大作用,对党组织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1993年,他“下海”创立精英织带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盈娜公司。6年后,公司成立了三水第一个民营企业党支部。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陈绍初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党员、企业员工取得长足发展。

“因为有改革开放,才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回忆起这段经历,陈绍初动情地说,人除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正是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感恩之心,陈绍初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这份初心和信念,即使退休后也从未动摇。

2010年,年近六旬的陈绍初本该退休享福,却做出了让人意外之举:毅然将企业交给女婿,听从党的召唤,前往西南总商会筹建党委,无偿出任西南总商会党委书记,啃下“两新”领域党建这块“硬骨头”。

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有无必要?彼时,在三水区内不少民营企业,从高管到普通员工,不少人持否定观点,认为本职工作已经很繁忙,没必要再增加负担。

为打开党建工作局面,陈绍初足迹几乎遍及所有会员企业,四处推广组建党支部,尽管处处碰壁,却从未动摇。履新后的一次经历,让陈绍初更加坚定了最初的信念。他至今记得,在一次企业调研走访过程中,一名老党员和他说的一句话:“你们来了真好,我们找到家了。”

多年来,瞄准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领域,针对党员数量不足不能建、企业主思想不通不愿建、缺人才没经验不会建等,陈绍初对症施策,鼓励企业壮大党员队伍,全力争取企业主支持,强化指导服务,逐一破解难题,让企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陈绍初的努力下,西南商会党委不断将民营企业的“关键人物”发展为党员,指导“两新”组织做好党组织建设工作,在未成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尽快成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2010年6月至今,西南总商会党委累计在民营企业发展党员218人,现有下属会员企业党支部22个,其中会员企业联合党支部1个,党组织覆盖117家会员企业,覆盖率达90.7%。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绍初也得到广泛认可,“有初哥,无啰嗦!”在三水民营企业界口口相传。2016年7月,陈绍初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7年2月,三水在全市成立首个商会党建专家工作室——陈绍初党建工作室,启动实施“两新”党建“星火”计划,陈绍初作为导师与全区29名“两新”党务工作者“结对子”,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培养“两新”党务工作者。其中4名学员今年“晋升”为导师,陈思奇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老师陈绍初,陈思奇十分敬佩。“实践说明,党建要跟企业发展结合,才有生命力;跟职工生活结合,才有吸引力。”今年6月,三水区第二期“两新”党建“星火”计划启动,陈思奇说:“一年多以来,初哥一对一‘传帮带’,让我们对党务工作有了更深认识,信心也更足了。”

一对一“传帮带”,“两个轮子”一起转

在三水,健力宝是很特别的一家民营企业。在20世纪初,它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党员数量与党组织建设有着一定基础,但随着企业十多年来的发展,健力宝党建工作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陈绍初到健力宝开展交流培训。/企业供图

“这体现为年轻党员对企业党组织归属感不强。”健力宝党委书记蔡国良说,近年,加入企业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与老党员相比,年轻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企业党建活动积极性较弱。

如何凝聚年轻党员,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企业党组织活力,成为健力宝党委近年来关注的焦点。

去年,蔡国良成为了与陈绍初“结对子”的其中一名党务工作者。在一次培训活动上,他与陈绍初交流党务工作,从中得到启发。“在关键岗位发展党员,老党员带头解决生产、维护、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让年轻党员、职工加入进来,共同推动企业发展。”蔡国良说,健力宝选择了通过“传帮带”破解党建工作的瓶颈,成效不错。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健力宝三水厂生产部部长、工程师王小鹏,入党已有10年。去年,他发现,彼时相当于工业废水的浓水具有可回收的价值。他带领团队立即投入研发,合力对旧设备进行改良,研发出新系统,对浓水实现再利用。

12月,王小鹏向上级提交了《反渗透浓水回收可行性分析报告》。“不到2个月时间,公司通过了方案,并开始实施。”王小鹏介绍,至今,该新系统实现了回收利用70%浓水的目标,运转半年多以来,已为企业节约了21.7万元。

王小鹏不畏挑战、主动创新的党员作风影响、带动了身边同事,企业“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发浓厚。

健力宝塑料部人事主管彭泽华:

在小鹏他们的带动下,很多同事备受鼓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看到身边的党员们带头拼,同事们干劲越来越足,我已重拾信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今年7月,我正式被吸纳为预备党员。

“传帮带”作用愈发凸显,党员凝聚力更强了,党员队伍也愈发壮大。如今,拥有1500名员工的健力宝下设党支部5个,党员人数达到132人。

企业里的“两新”党务工作者也随之增加。今年,蔡国良从三水“两新”党建“星火”计划的学员“晋升”为导师,他的工作伙伴卢少芳也向陈绍初“拜师”,成为“星火”计划第二期的学员。

不只是健力宝,陈绍初党建工作室的“星星之火”在越来越多的三水企业中点燃。位于乐平的福田汽车佛山汽车厂,近年来通过建“红色生产线”探索企业党建之路,工厂党委下设党支部6个,党员101名,占员工比例的15%。

“星火”计划新导师、福田汽车佛山汽车厂党委副书记梁效说,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愈发感受到,建立党组织能够帮助企业决策层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使企业决策更符合发展方向。党建工作与公司发展同步前进,汇聚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

梁效:

期待在“传帮带”的作用下,车厂党委能进一步拓宽“想干事”的思维,提高“会干事”的能力,分享“干成事”的喜悦,推动把党支部建到生产线上的“北汽福田”模式越做越好。

八年“星火”相传,“两新”党建春风化雨

2014年,云东海街道组建总商会,曾在西南总商会担任副秘书长、长期协助陈绍初开展工作的刘涛调往云东海,成为云东海街道总商会副秘书长,一直坚持到现在。

“初哥就是‘劳模’,有事没事就往企业跑。”去年,刘涛成为了与陈绍初“结对子”的首批学员之一,陈绍初在西南总商会的工作经验得以延续。云东海总商会党委不断加强“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会员企业党支部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等活动,盛路通信、金银河两个上市企业党支部逐渐发展成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典范。

福田汽车佛山汽车厂通过建“红色生产线”探索企业党建之路,解决党建向园区基层延伸的问题。/北汽福田供图

佛山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制造业大市,是全国民营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的高地之一。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之需,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要求。

截至2018年9月,三水全区纳税额2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数1534家,党员1932人,组建党组织185个,党组织覆盖率80.9%。老党员陈绍初的“传帮带”对三水“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从三水区委在西南总商会党委设立陈绍初党建工作室,启动“两新”党建“星火”计划不到一年,从第一期“星火”计划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员,成为第二期“星火计划”的党建工作导师,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传经验、带队伍、强服务、聚合力。21名新学员也加入到陈绍初的“传帮带”行列当中。

“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传帮带”,还从线下走向了线上。今年6月底,随着三水区第二期“两新”党建“星火”计划启动,陈绍初网上党建工作室正式启动,党员、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陈绍初的党务工作经验。

三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留记:

商会有着连通政府、行业、企业的天然优势,三水商会党建工作室正逐步延伸到镇街、工业园区。以陈绍初党建工作室为核心的“星火”计划,让商会党组织成为了民营企业的知心人、解忧者,同时化解了党务工作经验传承的问题。

“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10月19日,市委书记鲁毅一行来到陈绍初党建工作室调研党建工作时,为陈绍初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点赞。

在此背后,陈绍初的付出有目共睹,但他自己从未说一声“苦”、叫一声“累”。虽然已经66岁,但陈绍初依然干劲十足。他说:“只要组织需要,我就不会服老。”

“以前更多从商业利益角度为企业想办法,比较难理解党建对企业的作用。”在西南总商会驻点办公的范啟锴,是佛山市企业征信建设促进会(三水)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说起陈绍初,他感慨地说:“初哥的付出,改变了大家对企业党建的刻板印象,我们都愈发感受到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力量。”

佛山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何良苏:

“传帮带”探索“两新”党建新路径

陈绍初党建工作室真正发挥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两新”党建的一次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四十年,非公有制经济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对三水亦然。

自工业起步之初,三水坚持产业入园,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园区企业以非公企业为主体。做优园区党建,是增强园区党组织服务引领三水经济发展的红色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

2016年12月,三水启动“一核双擎·党建先行”基层党建新格局三年行动计划,以园区党建最基本的细胞单元——企业作为突破口,将党支部建到生产线上,探索全面贯彻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形式、新路径。

去年,三水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商会党建专家工作室,实施“两新”党建“星火”计划,以商(协会)为主要阵地,在当地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党建导师,与“两新”组织新晋党务工作者、“两新”组织新任党组织书记等对象“结对子”,对党务干部从思想上引路、学习上指导、工作上帮带,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两新”党务工作者队伍。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绍初和全区50名“两新”党务工作者“结对子”,以陈绍初工作室为载体,把党的政策方针传递到生产线上,党建工作开展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凝聚了企业党员,带动企业员工,让企业感受到党建工作成为自身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从观念上、意识上转变企业对党建的误解。

大家都在看

1.冷空气已发货!本周三水最低气温将跌至“1字头”,记得保暖

2.紧急提醒!小区里见到这个立马撕掉!最近多人中招

3.经济普查来啦!西南街道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单位清查

您的点赞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