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籍华人陈再藩获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奖”,他参与创设了二十四节令鼓

侨乡广记
+ 订阅

又一位华人荣膺马来西亚官方大奖!日前,祖籍广东潮州的华人二代、二十四节令鼓原创人之一陈再藩获得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奖”。他表示,非常荣幸获奖,这份荣誉对二十四节令鼓来说,也是创办30年的一份纪念。

陈再藩。

二十四节令鼓以中华文化为源

“这份荣誉是属于全球的鼓手。二十四节令鼓的传播主要是靠每个鼓手,所以今天的荣誉都是鼓手们争取得来的。我也希望二十四节令鼓未来能够走出更宽广的道路。”现年65岁的陈再藩说。

二十四节令鼓源自马来西亚,由当地华裔陈徽崇与陈再藩于1988年创设,采取南方狮鼓群鼓的表演形式,在鼓上用书法书写二十四节气,以鼓手的敲击与肢体的表演动作,体现各个节气中出现的不同气象人文以及民俗。

第五届国际二十四节令鼓节表演。

陈再藩说:“二十四节令鼓鼓阵的表演充满时令色彩,其中或有农夫春天耕种的动作,或有秋天收割的动作。队形变化繁复,节奏快慢有致。最为奇特的是,二十四节令鼓是没有鼓谱的,全由鼓手发挥想象力创作,所以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二十四节令鼓鼓阵的表演充满时令色彩。

二十四节令鼓在2009年成为马来西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虽发轫于马来西亚,却以中华文化为源。鼓手们创作的节目,常常以讲中华故事为基调。例如,马来西亚槟城大山脚日新独立中学表演的《自己人》,舞动着潮州人的文化大戏,展示潮州人在马来西亚打造美丽家园的努力,文化传承代代相传。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曾表示,二十四节令鼓与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自2008年便已编入马来西亚华小的华文课程内,这对“传承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未来也一定有值得开拓的教育空间。”

潮州梅州均已成立鼓队

陈再藩是继已故的陈徽崇2008年获此殊荣之后,马来西亚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陈再藩中小学均接受华文教育,自小以潮汕话与父母沟通。过去,他曾担心华人第三代、第四代会“断根”。而今,他认为二十四节令鼓这样的创新载体为海内外年轻一代华人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最好的载体,诸如潮人下南洋的华人故事或许会在一代代鼓手中相继流传。

潮州“潮響”二十四节令鼓队在街头免费表演。

在各方推动下,二十四节令鼓已传播至广东潮州、梅州,福建泉州,北京,湖南等中国的省市,在新加坡、泰国、美国、澳洲等地生根发芽,曾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及伦敦奥运火炬传递仪式上表演过。根据全球二十四节令鼓平台的统计,全球有约310支鼓队。

“目前中国各地成立了许多二十四节令鼓队。二十四节令鼓应该跟潮州大锣鼓、岭南的醒狮、黄飞鸿的武功等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我很期待它们的融合,以此来传播文化的正能量,这是中华文化的磅礴之音。”陈再藩说。

他还表示,如全球互联网节令鼓平台建设、推动中国二十四节令鼓节的成型等,都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潮響”二十四节令鼓队在北京恭王府表演。

陈再藩谈二十四节令鼓:

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好载体

南方日报:您因何创设二十四节令鼓?

陈再藩:我的父母是潮州人,我从小听母亲讲潮州的故事,所以一直都有家乡过年的印象。我经常参加庙会,几乎是听着潮州大锣鼓长大的。

1988年,第九届马来西亚舞蹈节在新山市举行,开幕礼上9只鼓串击,令人震撼。9只鼓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么用更多的鼓来表现,对于节庆文化的发扬是不是更有效果。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老祖宗用大自然的变化将时间分割。设置二十四面鼓,擂响每个鼓就是擂响我们的岁月。

南方日报:二十四节令鼓在马来西亚和世界发展状况如何?

陈再藩:二十四节令鼓可以说是一出生便风华正茂,擂响华人的文化内心激动,就如惊蛰一般。自从1988年诞生以来,它在马来西亚快速传播,中学、大学纷纷成立鼓队,现在马来西亚大概有300支鼓队。如何让全世界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二十四节令鼓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现在全世界大概有4万名二十四节令鼓鼓手,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基因。

南方日报:二十四节令文化以创新的方式回到中国,您对此有何期待?

陈再藩:目前中国各地也成立了许多二十四节令鼓队,在广东广州、潮州、梅州都有。潮州的大锣鼓是非常优秀的鼓乐,二十四节令鼓应该跟潮州大锣鼓、岭南的醒狮、黄飞鸿的武功等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我很期待它们的融合,以此来传播文化的正能量,这是中华文化的磅礴之音。

文图|胡良光 苏仕日

校对|居伟强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