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构件有七成系“中山制造”,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下?

南方+ 记者

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令人欢欣鼓舞。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超级工程包括了成千上百个大型构件组成,其中有七成是“中山制造”!

而为了给这些大型构件护航,中山海事局历经3年,先后完成了615航次大桥构件的运输安全保障,护航里程累计近19000海里,约计36000公里,接近地球赤道周长(40075.02公里)。

中山海事局负责人介绍,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共涉及到大型构件水上运输作业近800航次,其中从中山基地运出至桥梁施工现场的共计615航次,这就意味着,有7成以上的大桥构件系“中山制造”。

大型构件水上运输一直是一个业界难题,特别是中山出港必经的横门东水道航槽宽度仅120米,最大吃水5.50米,油船、液化气船、高速客船等重点船舶频繁驶过,通航环境十分复杂。每次台风来临时,都有近500艘港珠澳大桥施工船舶到中山水域防台锚泊,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中山海事局作为大桥构件水上运输安全保障的主要单位,坚守护航保障“绿色通道+24小时待命”、施工船舶管理“一对一”两大工作原则,全程参与并实施大桥构件的水上运输安全护航工作。

据统计,大桥建设期间,中山海事部门历经3年,先后完成了615航次大桥构件的运输安全保障,期间共出动执法船艇近3000艘次、执法人员15000人次,护航里程累计近19000海里,约计36000公里,接近地球赤道周长(40075.02公里)。

在整个护航工作期间,中山海事部门保持了“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的记录,为世纪工程建设提供了海事保障。

【南方+记者】罗丽娟

【通讯员】高杨

图片中山海事局提供


编辑 卢子衡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