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专家风采⑧|舒绪刚:16年深耕绿色饲料添加剂,探索“化工+农业”新路子

南方农村报

人物档案

舒绪刚,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仲恺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广东省新型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饲用矿物元素络合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广州市花都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主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广州市产学研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基金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12篇,SCI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1部。2015年主持完成的“饲用矿物元素络合物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研发绿色饲料添加剂,用化工为农业“保驾护航”

“我们学院的定位是以农工结合为特色的应用型化学工程学院。”舒绪刚介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现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共4个本科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

早在2002年,刚刚硕士毕业的舒绪刚就注意到一个问题,传统饲料中的矿物元素添加剂生物学效价低,大量的矿物元素随畜禽粪便排入到环境中,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品安全。

“广东是饲料大省,全省工业饲料总产量占全国的1/8。目前,行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传统饲料配料技术,现在只有不断研发出新的饲料添加剂才能推动行业继续向前发展。”舒绪刚强调。

经过多年的认真研究和多次试验,舒绪刚发现,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消化道内可以溶解,而且可以防止矿物元素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胶体上,有效地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低剂量高效地满足动物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求。

“假设原来一吨饲料中需要添加2公斤的微量元素,现在只需要添加500克。这不仅节约了生产性资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舒绪刚带领团队致力于这种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工作,在2012-2015年三年间制定了4项饲料添加剂质量指标国家标准,改变了饲料行业使用这些添加产品的无序状态。

据悉,舒绪刚参与研发的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已在全国22个省市区500多家家企业推广应用,新增产值171.61亿元,新增利润6.20亿元,同时减少向环境排放15万吨氮、5万吨磷,及其它矿物质元素锌、铜、锰和铁等1000多吨,累计产生社会效益20.84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产业化发展遭遇瓶颈,“再困难也要坚持”

“很多人认为添加剂会影响食品安全。”舒绪刚告诉记者,尽管含有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的饲料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但是民众对于“添加剂”的认知还存在一定误区。

事实上,在饲料行业中,添加剂含量相当少,占比不高,但不可或缺。饲料添加剂是一种营养成分,对于强化基础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节省饲料成本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添加剂过量导致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等问题。舒绪刚对此感到担忧,“现在提倡精准农业,如何有效地、适量地添加饲料添加剂,使得添加剂用量既满足动物的需要,又能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此外,新产品的审批手续也很复杂,舒绪刚说道:“一个新的饲料添加剂要通过审批非常困难,首先要对新产品的应用效果评价、安全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送到专门的研究机构去做,之后再由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作为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平时行政、教学事务十分繁忙,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科研工作。通常,舒绪刚会利用晚上的时间,泡在实验室专心科研。“既然我们选择这个行业,就是有它的困难也是要坚持走下去。” 

加强产学研建设,“做学问不是闭门造车”

专业领域的研究,往往需要“一专多才”。研发绿色饲料添加剂需要运用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存在学科交叉。

舒绪刚坦言:“在饲料中微量元素是相当少的,这是个小领域,研究人员并不多。虽然我们是化学化工的研究,但涉及面很广,研究过程中又需要用到相关知识,只能靠自学。我们也考虑与其他学院,如动科院进行横向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燕山大学等教研单位以及广东也乐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等省内数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与应用、生物功能高分子制备及应用、农用绿色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油脂及类脂衍生化学品与应用、天然产物提取与改性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同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设立了4项专业奖学金和1项企业创新基金。

“做学问不是闭门造车,我们的科研项目要更多地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舒绪刚表示,“因此,我们希望学院的老师多去外面接触企业,与企业对接项目。”

截至目前,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3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优秀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策划】曾献尼 胡念飞 龚慧枫

【执行统筹】喻淑琴 郭小娜

【采写】见习记者陈薇 实习生 李强

【视频】见习记者 陈薇


编辑 樊静东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