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牙龈出血的中草药牙膏里,其实添加了处方止血药!你还敢用吗?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南方日报打造

权威、高端、实用的健康资讯与平台

最近,某白药牙膏又“摊上事儿”了。

事情一开始是“科普医生博雅”发了一条微博。她说自己突然发现,宣称能抗牙龈出血的某白药牙膏,成分表里赫然写着一种成分“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是一种血液科常用的止血药,是一种处方药,却被明目张胆地加到每天都要使用的牙膏中。

她还进一步指出,号称能防止牙龈出血的中草药牙膏几乎都添加了这一成分,真正起止血作用的很可能并非是那些神奇的中草药,而是添加进去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是什么?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又名凝血酸,止血环酸,属于血液系统药物,是促凝血药类的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临床上氨甲环酸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用于术后、产后、创伤的止血。

在一项2954例的报告中,氨甲环酸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0.61%、恶心0.41%、呕吐0.20%、胃灼热0.17%、瘙痒0.07%、皮疹0.07%等。

患有血栓、肾功能不全、消耗性凝血障碍的患者,以及对氨甲环酸过敏者应该慎重使用。

牙膏中添加的氨甲环酸对人体会有害吗?

牙膏中添加了止血药成分,会不会对人体有害?这恐怕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网络上的争议中,有不少人指出,氨甲环酸虽然是处方药,但根据牙膏上的成分表看得出,这种药在牙膏里添加的剂量很有限。

而且我们刷牙漱口的时候,它在嘴里只停留短短几分钟,吸收的就更有限了。

不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杨雪超告诉帮帮,牙膏所产生的都是局部的作用,但是不排除有些成分能够入血。

“有些能够入血的东西虽然微量,但是时间长了,量有所累积,也不排除会有一些隐患。”杨雪超说。

止血牙膏更大的危害其实是……

确实,氨甲环酸的量可能很微小,能给大家带来的毒性危害不必过于担心。更何况,能止血,显示出它确实有用,这不就行了?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牙龈出血,用了这款白药牙膏之后,就不出血了。很多人因此而成为了这款牙膏的“铁杆粉丝”。

然而医学科普作家@李清晨却表示,希望大家买到的这个牙膏其实并无止血功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只有当这个牙膏并无这个功能时,你牙龈出血的问题才会持续存在,甚至越来越严重,最后逼得你不得不去医院就诊求治。”

李清晨说的其实是,止血牙膏这种东西,它最大的隐患其实在于掩盖掉了牙龈给我们传达的警报。

为什么牙龈会出血?

杨雪超告诉帮帮,牙龈出血一般是牙周炎、牙龈炎的病征,少数情况下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在口腔内的早期表现。

所以,出血其实是牙龈在告诉我们,需要重视牙龈健康问题了。

但是很多人对牙龈出血并不重视,用了止血牙膏后牙龈不出血了,于是更加忽视了牙龈问题,使得自身的口腔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当牙龈炎、牙周炎发展成牙周病,加剧了牙龈敏感和口臭,严重的话甚至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如果要从根本上治疗牙龈出血,应该由专业医生通过洁治、刮治等手段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可能引发牙龈炎和牙周炎症的病灶。

如何选择牙膏和牙刷?

如今的牙膏种类繁多,许多都宣称自己有着种种特殊的功能。

杨雪超认为,牙膏成分有差别,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牙膏。

他说,牙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防蛀牙、抗过敏、抗炎的牙膏。

其中,防蛀牙牙膏是最多人用的,主要能够预防龋齿。中老年人牙龈比较敏感,可以使用抗过敏牙膏。“至于美白牙膏,从医学角度来讲,其实不太现实。”

此外,选择牙刷也是有讲究的。杨雪超表示,牙刷尽量选择软毛的,不容易伤害牙龈。

许多人爱用电动牙刷,认为电动牙刷能刷得更干净。杨雪超说,电动牙刷最大的隐患是,它的频率很高,如果使用不恰当,可能造成牙齿局部的过度磨损。

他1强调,其实不管是电动牙刷还是手动刷牙,最基本的都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

如何预防牙周疾病?

说到底,想要一口健康的牙齿,最要不得的就是掩盖掉牙齿已经发出的警报,而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注意爱护牙齿。

杨雪超指出,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都是由于慢性的细菌感染,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口腔里面细菌的繁殖和细菌菌斑的形成,就能从源头上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

具体地,要靠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

1.早晚两次刷牙,分别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每次刷牙3分钟。

2. 使用牙线,饭后使用牙线可以帮助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避免牙齿隐蔽部分滋生细菌。

3.使用漱口水,漱口水可以有效抑制口腔中一些致病菌的产生和繁衍。

4.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杨雪超推荐“巴氏刷牙法。

什么是巴氏刷牙法?

巴式刷牙法,你学会了吗?

值班帮帮:李秀婷

部分内容综合来自头条新闻、凤凰周刊、人民日报等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