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深源村举行余靖纪念馆揭牌仪式,标志着此馆盛大开馆。当地政府有关领导、余氏宗亲有关人士等近千人欢聚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的深源村,共同庆祝此馆的落成典礼。
乳源深源村地处乳源大桥镇高寒石灰山区,全村现有69户360人,村民全是余姓。据资料显示,该村在此居住600多年。余氏宗亲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的彪炳青史,从2013年开始筹备建设余靖纪念工作,至2018年10月全面竣工,为了做好此馆的建设工作,余氏宗亲会捐款160多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
余靖纪念馆的竣工庆典,是余氏宗亲会的一件盛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称赞。如世界余氏宗亲会名誉会长余秋雨先生特意发来贺词:“热烈祝贺余靖纪念馆挂牌揭幕仪式隆重举行。今天,全世界的余氏宗亲,都会对韶关朋友们的努力深表赞许。”
在中国古代,有三位姓余的名人,已名留史册。那就是北宋的余靖、南宋的余玠和元末的余阙。在辈分上,余靖是第一位。后面两位,都是在改朝换代之际竖起最后一面帅旗的英勇将军。
余靖在北宋政坛,曾因支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而被贬,因此也留下了良好声誉。他具有罕见的外交才能,曾任集贤苑学士、尚书左丞,出色地管理过广州。
在余靖的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在黄河流域,正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他作为珠江流域的代表而有杰出表现,让人惊喜。我们在一千年后来纪念他,体现了历史的温暖,后代的尊敬。
余氏宗亲人士余健雄先生在揭牌欢迎词说,今天乳源余靖纪念馆的落成,通过古代名臣的事迹、古老的祠堂、村落和精美纪念馆、现代化的展示和宣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历史文化名人,可以通过更多的宣传余靖的勤政和清廉朴素等文化和思想,提高风采文化内涵,让余靖精神文化融入时代,教育大家学习做人做事的清风正气提供了有益帮助。
据史料记载,余靖,广东韶关曲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从政四十一年,官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他为“忠襄公”。他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
“四贤望重家声远,三谏名高世泽长”。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异代九龄”。
与余靖同朝为官的蔡襄赞其“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宋仁宗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余靖的后人就以“风采”为家族堂号,供奉余靖画像,传扬余襄公的品德和事迹。
余靖一生两袖清风,以清廉朴素名重朝野。他认为为官之要义首在清廉。25岁入仕,从政期间撰写《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等六字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戒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好官。他认为,清廉是从政的最大操守,抱公绝私、一心为公是从政的重要原则,勤勉是从政的应有毅力,明察、明辨、明断是从政的综合素质,中和是从政的博大胸襟,谨慎是从政的持重风格。
【记者】毕式明 见习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赖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