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代文豪苏东坡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但是
天河车陂与他的深厚渊源
你又了解多少?
10月17日下午,天河区车陂街在车陂小学举办“金秋十月·相约东坡”车陂东坡像揭幕仪式暨东坡学堂授牌活动,以东坡精神传承为主题的8家东坡学堂正式成立!
各单位代表为车陂小学的东坡像揭幕
车陂与苏东坡渊源深厚
为什么苏东坡雕像会落地车陂?相信很多街坊都有疑问。
据了解,车陂村拥有30多座祠堂,每座祠堂都供奉着各大家族的先祖,蕴藏着各家族的兴衰奥秘。苏氏作为村中九大姓氏家族之一,分为隆兴苏、晴川苏、高地苏三个支脉,其中隆兴苏和晴川苏两个家族与苏东坡有亲缘关系。
据《车陂村志》记载,隆兴苏先祖苏隆兴是苏东坡第五代孙,晴川苏先祖苏绍箕是苏东坡之孙。
隆兴苏公祠族史
“苏东坡三子苏过(1072-1123年),字叔党,号斜川,官至右承务郎,享年52岁。妻范氏生七子,其中一子笈墓在南雄珠玑巷背后之黄土岭。车陂隆兴是笈子文裕之子。
苏隆兴,字茂材,为苏东坡第五代孙,生于宋宁宗二十七年(1222年)二月十一日,南宋度宗时任宣义郎,于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年),与乡人随王师等逃至广州暂居于十八石,后由广州迁至城东鹿步司永泰乡(后改龙溪乡,今为车陂),定居清溪双社。
晴川苏公祠族史
“始祖苏绍箕又名苏箕、苏嗣良、苏徵、苏湛然、苏晴川,北宋名士苏东坡之孙,官至太尉。宋元祐三年(1088年)苏绍箕出生,其时父亲苏迨18岁,祖父苏东坡53岁。
1093年,苏绍箕母亲去世,苏东坡连降三级,被贬惠州,临行前叮嘱苏绍箕三兄弟到南雄珠玑巷隐居。后来,苏绍箕南下广州,择地大塘街定居。”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车陂村苏氏一直铭记先祖,在今年九九重阳之日,发扬孝亲敬老传统,把东坡先生“请”回来了!
本次坐落车陂的东坡像约6米高,是由从化温泉苏东坡纪念馆捐赠,该馆组建人正是车陂苏氏后人。
从化温泉苏东坡纪念馆代表接过车陂回赠的答谢证书。
从化温泉苏东坡纪念馆负责人、苏氏第27代传人苏沛贞介绍,她本人是车陂晴川苏氏家族后人。由于今年初,纪念馆将搬迁,馆方思考再三,决定将苏东坡雕像及其余苏氏文物全部捐赠给车陂,让东坡先生“落叶归根”。
苏氏第27代传人、隆兴苏后人苏志均是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从事车陂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他马上联想到车陂本土的学校——车陂小学,多年来以东坡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致力于经典文化教育,便决定以车陂小学为据点,收藏东坡像及其余文物。
车陂小学有经典文化教学传统
东坡学堂传承东坡文化
车陂东坡文化渊源深厚,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为了更好地发扬“三苏”好家风,倡导孝老爱亲精神,藉着东坡像揭幕之机,在车陂成立东坡学堂。
8个研学点获颁东坡学堂牌匾
东坡学堂是在车陂街党工委指导下,由广东省苏东坡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州市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联合发起,以“读书正业,孝慈仁爱”为核心理念,以车陂小学为据点,依托车陂多个宗祠、龙舟文化展览馆、岭南书院等8个研学点,开展弘扬优秀中华传统,宣传良好家风建设的活动。
车陂小学校长发言
车陂小学校长表示,该校作为东坡学堂研学点之一,将会继续构建东坡文化学习体系,把经典与特色融入学校课程,深化学校经典文化教育。
校长寄语同学们:
坚持读经典好书,做东坡文化的传播者,把读书和做人结合,把学堂与课堂结合,让东坡文化真正成为车陂人的精神力量。
东坡学堂将涵盖“车陂文化+公益助学+时尚文创+体育旅游”几大板块跨界融合内容。
未来,车陂将联动社会教研资源,培育一支东坡文化教育团队,开展东坡文化教材撰写,举办东坡文化游学培训活动,成立东坡学堂专项助学基金,推动社区文化融合,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让更多居民了解东坡文化,学习东坡文化,共同推广东坡文化。
恭喜东坡学堂成立!
“文化车陂”将会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
温馨提醒
觉得内容棒的话
赶紧星标广州天河发布
你就可以更加方便地
收到我们的最新资讯啦
(素材来源: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广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