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2018 | 我院妇产科研究团队精彩亮相国际妇产科联盟大会

广医一院
+ 订阅

由国际妇产科联盟主办的三年一度的国际妇产科联盟会议(XXII FIGO World Congres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是国际妇产科领域的顶级盛会。

第22届年会于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4日-1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妇产科医师及妇产科各领域研究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盛会。我院妇产科王薇教授研究团队参加盛会,并做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宫颈癌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HPV整合到宫颈上皮细胞中形成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变的前提事件。虽然筛查和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的防治模式已有效改善早期宫颈癌的预后,但转移、复发的宫颈癌却很难达到彻底根治,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淋巴转移是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和影响宫颈癌治疗及预后的独立指标。加强宫颈癌转移机制的研究,阐明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对宫颈癌转移进行早期预测、诊断和靶向防治,对于提高宫颈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王薇教授团队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分泌的外泌体miR-221-3p通过靶向VASH1促进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creted Exosomal miR-221-3p Promotes Lymphangiogenesi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by Targeting VASH1)被选作此次FIGO大会的ORAL PRESENTATION,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当地时间10月16日上午进行了精彩的口述汇报。

团队前期研究运用miRNAs阵列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临床标本发现miR-221-3p的上调(Cell Death Dis. 2017 Dec 14;8(12):3220)。目前进一步研究表明miR-221-3p与CSCC的肿瘤周围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LN)转移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miR-221-3p特征性地富集并通过CSCC分泌的外泌体转移到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s)中以促进体外HLECs迁移和管形成,并且获得促进体内淋巴管生成和LN转移能力。

此外,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鉴定了血管抑制素-1(VASH1)作为miR-221-3p的新型直接靶标。 VASH1的重新表达和敲除可以分别恢复和模拟外泌体miR-221-3p诱导的作用。最后,循环外泌体miR-221-3p水平在促进体外HLECs出芽中也具有生物学功能,并且与CSCC患者的肿瘤miR-221-3p表达,淋巴VASH1表达,淋巴管生成和LN转移密切相关。

癌症分泌的外泌体miRNAs是肿瘤微环境中癌症-间质交叉通讯相关的新发现的介质。本研究详细阐明了CSCC分泌的miR-221-3p促进LN转移的分子机制,为CSCC转移的早期预测、诊断和靶向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具体研究成果已被国际权威杂志Oncogene收录。

专家介绍

王    薇

教授、主任医师

广医一院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美国LSU cancer center博士后, Cleveland Clinic和Florida Hospital临床访问学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方医科大学“国家杰青培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学促进委员会妇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妇科腔镜协会(AAGL)及国际妇科癌症协会(IGCS)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妇科肿瘤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病毒感染相关免疫)。科研方向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妇科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先后承担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卫生部行业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专业方向: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内分泌异常、复发性流产及不孕症的诊治及包括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及四级微创手术等各类妇产科手术。

文:妇产科郭晓霞

编辑:医院办公室禾安

责编:医院办公室阿如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