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推动全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南方+ 记者

10月18日上午,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中山市卫计局长雷继敏带领一众工作人员来到了西区翠景社区卫生服务站。刚刚早上9点多,卫生站的输液室里已经坐满了前来输液的市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们,平时,翠景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提供家庭医生、健康小屋等便民服务。

目前,中山正在加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鼓励医疗资源下沉,更加接近百姓。

中山市西区现已形成了“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联动的医联体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也已基本形成,辖区内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中山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表示,基层卫生站应加强人才建设,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丘树宏肯定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认为达到了基层医疗的标准,能够满足西区街坊们的日常开药、输液以及治疗慢性病等需求。

西区医院也在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他们面临的更多是“双向转诊”的问题。据悉,去年一年西区医院的门诊量已达39万人次,医院可诊疗病种1800多种,现有病床150多张。目前,西区医院的下转病人已多过上转病人,一个各部门配合负责全面“生−老−病−死”的整个型医疗服务体系正在构建。

中山市中医院正在探索建立联盟形式的临床路径,今年以来,医院接收中长期进修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17人,基层会诊指导手术31次,开展学术交流讲座83次。市中医院还积极促进医联体内医院间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医联体内医院签订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委托协议书。

目前,中山市已经搭建起初步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市全部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联体建设,2017年75%的门诊病人、59%的住院病人留在镇区诊治,市域内住院率分别达97.4%,分级诊疗取得一定成效。

丘树宏充分肯定了中山市分级诊疗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进一步提升对分级诊疗的重要性认识,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提升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作为工作目标;三是要提升工作效率,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创造更多更好经验;四是要强化市级统筹、发挥镇区积极性、发挥好公务员队伍等群体的带头作用,还要善于总结经验。

【南方+记者】郎慧

【通讯员】于芝春

编辑 朱晓宇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