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原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换了新的校名——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这所与原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整合而成的完全中学,成为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教育集团的一员。
至此,省实形成了“一校九门”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
多年来,作为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里的试验田”,省实在推进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了标杆作用。而在集团化办学上的探索,省实又走在了前面,那么“一校九门”如何抱团发展,实现立足广州、布局全省、辐射全国?
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省实校长全汉炎,揭秘省实集团化办学经验和未来规划。
南方日报10月18日版面。
新格局:布局三个地市,“一校九门”辐射全省
南方日报:广州教育集团化的趋势明显,省实作为全省龙头学校之一,集团化办学走在了全省前列。有何具体的发展思路?
全汉炎:从总体规划来看,我们希望立足广州、布局全省、辐射全国。最近集团新增的几所学校,都是和广州几个区进行合作办学,比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但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总体的布局是向全省辐射的,这是省实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省实教育集团已有位于广州中山四路的初中部、位于荔湾区的高中部、省实附属天河学校以及今年加入集团的广州白云实验学校、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共6所广州成员校。在广州市外,有顺德分校、南海分校及珠海金湾学校。
省实校长全汉炎。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那么,省实“家族”还会继续壮大吗?
全汉炎: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在江门开办一所学校。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找到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与我们合作办学,加入省实教育集团,但我们并不追求规模上的庞大,而是坚持“要办就要办好”,确保有质量、精细化、特色化、创新性管理。
南方日报:集团化办学有多种模式,省实具体是用的哪些方式?
全汉炎:有三种模式:直接建校,省实主要是利用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办了省实附属天河学校等一些民办学校;托管,比如说省实越秀等一些公办学校,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产权不属于集团,但由省实派出管理团队。
第三种,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省实教育集团,但这也是省实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的重要方式,那就是帮扶。现在我们帮扶的学校有很多,比如说从化中学、清远华侨中学、清源龙潭中学等等。虽然我们不派驻教师团队,但至少每个月我们会设计一个主题,省实科组长去被帮扶学校上示范课,他们也会派驻一些优秀教师到省实任教或者跟班学习。
今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教育集团、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揭牌。王辉 摄
南方日报:接下来,省实如何继续推进教育集团化?
全汉炎:在办学的过程中,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是省实与生俱来的特色。作为实验区里的试验田,省实希望能在集团化办学中闯出一条路子,比如说摸索合作办学中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成员校老师之间的柔性流动,实现双方教学水平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大省实”资源调配可以实现学科老师之间的融合。又比如走班制教学实施以后,你缺物理老师,我的物理老师有富余,就可以实现综合调配。
未来,我们计划以信息化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基于“全数据”的精准决策,建立集团化网络办公系统。我不必再去学校现场,就能够和各个学校的领导、老师交流,查看各个教室的情况。
此外,集团化有向十二年一贯制发展的趋势,省实希望在这上面做出自己的探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尝试直升。同时,做好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素质教育的全面衔接,同时在不同阶段探索不同的课程改革模式。
新方法:“因地制宜,形成‘一校一品’”
南方日报:省实教育集团纳入了一些有办学历史的学校,在融合上会不会存在一些困难?如何解决?
全汉炎:确实不容易。要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首先要尊重学校原来的历史和文化,不可能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省实。但同时,既然是集团化办学,我们要在尊重学校文化历史的基础上,输入省实理念,与之进行融合。
这不仅仅是文化理念的融合,还有老师之间的互相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出来。这个暑假,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老师就参加了我们的备课会、行政会,对省实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有了认识,老师们都说收获很大,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了提升。
所以我们提出了“省实气质,一校一品”,省实的气质、烙印、痕迹不仅体现在统一的校服上,还有日常的活动、教学方式中。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形成“一校一品”。
今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教育集团、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揭牌。王辉 摄
南方日报:您提到的“省实气质”,究竟是怎样的?
全汉炎:现在我们总结出的省实气质提炼为“心中有‘大我’,自信自强,求实创新;心中有‘大家’,敦厚忠恕,躬行达道”。
我希望省实培养的学生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省实校园食堂旁边,有几株黄花风铃木,花期来临时,有的学生熟视无睹,有的学生看到之后就会驻足欣赏、观察。我会更欣赏后者,也更希望省实和省实集团成员校培养出这样的学生。
现在有一个具有“省实气质”的电影《中学时代》正在院线上映,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些人不理解,说拍电影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实际上我们首先肯定要把控,不能对学生学习和老师工作造成干扰,实际上很多学生只用了一上午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参加拍摄,但是留下的是一生的回忆。
坚持拍摄电影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间中学的校服能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这很少见。当校友在大银幕上看到熟悉的校服和校园风光,就会勾起对中学的美好回忆,“省实人”的概念,“大省实”的文化就这样被树立起来。我希望学校是一个成为让老师、学生都能感到自豪的地方。
具有“省实气质”的电影《中学时代》。董天健 摄
所以,我常和集团各校的老师说,所有的教师员工都是省实的一份子,他们的职称评定、各类培训都可以纳入省实的体系当中,让他们感受到省实的归属感,提升教师幸福感。
南方日报:那么,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实现“省实气质,一校一品”的目标?
全汉炎:在省实集团里,之所以有的学校办得还不错,是因为我们输出的不仅是“牌子”,输出的是“人”。省实派驻的团队基本是6个人一组,其中有一个常务校长、一个常务副校长、三个副校长,还有教学处主任,这样就保证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核心都有了省实的烙印。
在集团化发展中,我们避免“同质化”,实现集团学校之间由“合”到“融”。我们不是要把集团内的学校都变成省实,而可以是“省实B版”, 有省实的气质,但又因地制宜,有自身的自选特色。比如,省实珠海学校借鉴省实特色化办学的经验,因地制宜开展“航空航天”特色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理念:“不是为了利益,而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集团化办学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解决当下哪些问题?
全汉炎:随着探索的逐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与过去有所不同。以前办一所分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可以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在更多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就像省实近年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不是为了寻求利益,而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一种担当。目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提升质量和促进公平的新要求。省实推进集团化办学,立意不在于做大做强某个学校,而是在于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当前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举个例子,省实与越秀签约共建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确实给学校带来了变化,包括生源的结构的改善、管理方式的重塑和学生面貌的改变。同时,省实优质师资的提前进驻,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举行首个开学礼。王辉 摄
南方日报:集团化办学成效如何真正让社会满意?
全汉炎:要强调学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平衡。不能片面追求分数,教育不能只有课室,还要有社会;也不能片面追求素质,学生不能只“吹拉弹唱”。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省实推进教育集团化将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成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让学生掌握思辨、学习的能力。
南方日报:有人担心,随着教育集团化推进,名校优质资源可能会稀释。省实集团化办学,优秀资源是否充足?
全汉炎:集团化办学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
要换一种思维,不能说集团中心校就是“老大”,将集团内的学校分割开来,看成几个学校,而是要看成一个整体。省实向集团学校输出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在促进集团内薄弱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借助集团化使资源互享增量、教学互研增值、教师互动增能,促进中心校和成员校办学水平整体的提高。
关于广州集团化办学,想了解更多?
揭秘|广州这两年办了哪些教育集团?
广州教育集团成员校,如何成“真名校”?
你对广州集团化办学如何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上学君~
文/ 陈芳庭 马立敏
图/ 王辉
策划、统筹/ 吴少敏
值班编辑/马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