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体峰会发布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这几点变化值得注意!

南方+ 记者

16日的第二届CGTN全球媒体峰会暨第八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VMF2018)上,发布了由央视国际视通智库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18)》。 

这部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借助新媒体技术,国际传播格局开启了宏大的战略转型。宏观层面看,“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已有所变化,国际传播的总体格局开始向“于我向好”的局面转化,并在局部地区,如非洲开始出现“破局”。  

蓝皮书指出,从中观层面来看,由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带动的媒体外交、文化外交,在国际传播效果开启“止损”基础上的“致效”模式。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诸多国家与中国签署新闻媒体合作协定,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交流协作从早期的供版、广告合作,开始逐步转向业务经营、传媒技术合作,甚至在一些特定领域开始出现中外媒体交叉合作的情形。  

尤其是自2004年中国汉办在全球教授汉语开始,历经10多年,已经拥有了全球范围内一部分懂得汉语和能够阅读汉语媒体的人,在传播受众层面也开始出现能够站在我方角度看待一些重大事情和问题的情形。随着跨文化交流障碍的逐步跨越、国际受众参与度的提升,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壁垒开始逐步被突破,传播效果提升明显。从国际传播效果来看,西方舆论一边倒的形势开始扭转,传播效果由“止损”开启了传播致效模式。  

从微观层面来看,基于技术、资本、政策以及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传媒秩序和国际传播格局出现“再平衡”新元素、新动向、新博弈。  

蓝皮书认为,对于即将开启的下一轮国际传播交流与合作,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媒体已经不是以前的媒体,传播环境和生态也与以前迥异。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逐步落到实处;主流媒体的概念发生变化,从新媒体初期门户网站向基于手机等新兴终端移动、即时、通信、社交转型;传统主流媒体(报刊、电视、广播等综合性媒体集团)开始借助技术和资本进行业务重组;新兴崛起的电信行业以及其他领域的“热钱”开始大范围涌入传媒领域,全面重组传媒内部结构;各个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出台,从传播技术、平台打造、产业再造、结构重组、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对于新兴传播形势的路径探索。  

【记者】王诗堃  

【校对】杨远云


编辑 陈明诗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